第71部分 (第1/4页)

方夫人这三年也老了许多,当初跟随方静之一同到京中,她的确是得了钟行俨的介绍见了忠奉伯夫人,可自那时开始,她隔三差五的逢迎应酬,可这里不是庆城县,这是京城,纵使她的娘家出身不错,她也不过是三流官夫人的身份,拿不上大台面。

整日里逢迎受气、处处被踩,也因自家老爷派系不明,因此受了多少挤兑和暗算……

三年,她好似老了十岁,连鬓角都多了几根白发,如今自家老爷好歹已经稳住了官位,她也无心再抛头露面去受气,于是整日一心向佛,只期望着方静之能够有出息,博得功名,她就心满意足了。

常妈妈看着她,呆了半晌才道:“杨家人已经到了。”

方夫人顿了半晌,“您是想说静之又去见那个丫头了吧?”这些年方静之被方夫人拘管的连信都不允随意写,就是怕他与杨怀柳还有联系。

常妈妈点了点头,“少爷心善,不过三年已过,也就是图个新鲜罢了。”

“刚刚朱九回来,说杨家买下了东角的那座宅子,据说那个宅子死过人,唉,恐怕还是那杨怀柳的主意。”

常妈妈说完这一句,方夫人却没什么反应,“这年头人比鬼可怕多了,住个鬼宅怕什么?你也去告诉朱九,往后他只跟着静之就是了,随时回报消息,对杨家的人和事,他都把嘴闭上别胡言乱语,如今的杨志远是老爷要重用的人,是老爷的左膀右臂,这里不是庆城县,咱们也不过是江边儿的蚂蚁,大点儿的一粒沙子都能把咱们压死。”

方夫人对杨家的态度让常妈妈很吃惊,“老奴记得了,稍后就去嘱咐他。”

“去吧,另外拿上点儿新出产的鲜味儿去送给良林书院的老先生,静之又要考试了,还请老先生能够闲暇之时多提点提点他,让他这一次考试之前就住在书院不用回来了,我们信得过老先生。”

方夫人的话让常妈妈无可奈何,夫人还是看不上杨怀柳……

朱九给方青垣回了消息,方青垣便把他打发下去,吩咐人在酒楼定下了包间,稍后他要亲自出面为杨志远一家人接风。

提起杨志远,方青垣的心里也很矛盾,因为他没想到这一次居然是宇文侯家的公子出面应下他的举荐,让杨志远直接调任到京中任主簿之位。

如今宇文侯可谓是朝中分量最重的大将一级,莫看他是武将出身,但跟从他的文官和权臣绝对不在少数,自古文武不合,在他这里可谓是变了模样,去年宇文侯的一位女儿又进入宫中成为皇上的妃子,连皇后都让步三分。

风头太盛了啊……

方青垣自来到京中之后便被方夫人的那位胞姐夫,也就是吏部员外郎打压了很久。

这件事都因当初温熙云与自己儿子的婚事不成,他招待了钟行俨留下的祸根,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他不过是一被架起来的县令罢了,其实京衙中大大小小的事都由县丞一手握权,他连话都插不上,如今三年熬过,他也算稳当些许,否则也不会花银子、低头求人的把杨志远调任京中。

他缺少左膀右臂,更缺少一个能实心跟随于他的人,这个人非杨志远莫属。

还是当初的那个原因,因为杨志远的身后无人。

可宇文信的举荐让方青垣有些犹豫,他的那一道口令传下,如今已经有许多人以为他也是宇文侯麾下之人,让他甚是难做啊。

方青垣也早有投入宇文侯麾下之意,可那是主动投靠,而非如今逼迫的不得不从。

主动和被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一个是自愿,一个是强迫,这是心底的一个结。

杨家人刚刚到了东角的宅邸安置下来,宇文信就已经听得手下的回报。

“东角?”宇文信的薄唇抿的很紧,护卫道:“是,正是那一家,那一个商人生意赔了,还落了官司欠了债,老娘也死在那个宅子里,如今变卖家产,便低价将这个宅子也卖了。”

“呵,你少说了一样,那个宅子离钟府也很近呢。”宇文信一说,护卫急忙道:“相隔两条街。”

“难道为了离钟行俨近点儿,连鬼宅都乐意住了么?”宇文信的自言自语,让护卫不敢随意的回话,自从他跟随公子从庆城县回来之后,便由他一直负责盯着庆城县和杨家的动态……

“行了,继续盯着就是,杨志远的一举一动都要看仔细了。”宇文信不愿想起那个能够把他惹怒的丫头。

她的那一句嘲讽时常出现在自己的脑海之中,就像是一个恶心的梦魇,让他找寻不到发泄的出口。

“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