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 (第1/4页)

贾琏把经过说了一遍,顺便也说了说郑家的情况给静芯听。

静芯因薛蟠的事儿笑得肚子疼,转而又对郑家寡母赵氏很同情,“如此识大体明事理的女人倒不多见,若有可能,我回头倒想多与这位夫人走动走动。”

贾琏点点头,只要她喜欢就都随她的意愿。

吃了午饭后,贾琏就把自己关在书房内,统计今年到现在以来的大米价格走势。相较于冬天那会儿,夏初季节的米价略有下调。究其主要原因该是今春雨水好,庄稼到现在都涨势不错。都觉得今年是个丰年,自然要赶在新米下来之前将陈米兜售。

已经接连两年雨水不好,贾琏也希望今年会是个丰收年。这样对他兴修水利的计划也有帮助。别等到荒年做这些,户部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顾全两面,饿殍遍野的景象断然不是贾琏所期望的。

只是这庄稼怕旱,其实也怕涝,天热一涝就容易生病,多病虫害。防旱之余,防病也很重要。古代没有合成化学品,贾琏只是个学农业的,没有化学原料,他自然就没办法配置农药。只能尽量物尽其用,用眼前触手可及的东西去制造一些简单有效的绿色农药。比如烟碱,烟叶中重要的成份。

贾琏视察他的烟田之后,还是很满意现在的涨势。好在他初春育苗的时候,在种子上做了消毒处理,土地也用了石灰杀菌。烟叶这种东西本来就不是特别容易害病,而且这片地是头一茬,四周田地也没有种过烟害过病的。不出意外的话,他的烟叶今年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收成。

这收烟叶可以分几茬来,先采摘茎干下最大片的叶子先行烤制,等上面的叶子再长大些再继续依次采摘。

贾琏绘了简单地图纸,请工匠照着自己的描述,让他们可以现在就在田头开口,盖几座烟房,将来用于烤烟叶。就怕烟叶下来的时候,晒不干,正逢雨季,都烂掉。烤干之后耐储存,也方便运输。

贾琏还特意嘱咐工匠一定要记着在房子上边留出烟口,烤烟可是个技术活儿,其所散发的气味儿若是经久不散,对人身体无益。

安排完这边,贾琏就一心顾着玉州那边水渠的事儿。

大概是有前人的教训警示,新任玉州知府很配合贾琏。关于郑绪遗留下的麻烦,他一切按照贾琏所建议的补偿方法,成功平息了民怨。接下来引渠涉及到协调的人家,他都提前做好了安抚和补偿,没有闹出任何不快。

到盛夏时节,玉州建渠的事基本告一段落。

皇帝来了兴致,亲自视察一圈,对贾琏这个尝试很赞叹,便允了他推广全国的想法。

下一步引渠计划,贾琏打算在江南米粮产量较高的地区推行,这样成效最快,第二年就可见到结果。毕竟皇帝做事都是凭着心情来得,今儿个高兴点头答应,明儿忽然想起来问,没个好结果报给他,便难保这个举措会不会继续执行下去了。贾琏为了长远考虑,自然是尽量做最合理的安排,以求达到双赢的局面。

贾琏初定在六天后,要乘船去南边。林如海近来总是做恶梦,心情不畅,便主动请缨同贾琏一块去苏州,顺便也可祭拜祖先,为林家的祖坟添一把新土。

次日,贾敏便带着黛玉前去庙里,给南行的林如海和贾琏求平安符。贾敏听说尼姑庵里的主持正在讲法,也想听,生怕黛玉跟着去闷着,便叫丫鬟们携黛玉去尼姑庵的客房等候。

怎知就这时候,一身量苗条的女子不知廉耻,厚脸皮的跳窗闯进了黛玉房内,她跟叽咕了三两句话,便把黛玉给弄哭了。雪雁紫鹃等就在屋外,忽听内间歇息的姑娘喊起来,忙冲进去将那女子赶了出来。本想喊人抓了她,谁知这厮腿快野蛮,推倒了俩丫鬟径直逃跑了。

第91章 临行前的事

庙内人多眼杂,黛玉又是未婚的女儿家,婆子丫鬟们都有分寸,万不敢乱喊宣扬被外人听了乱传出去,就几个婆子凑一块去追人。

黛玉面色煞白,显然受了些惊吓。紫鹃检查她并没受伤,才稍安心些,立刻打发人去告知太太。

黛玉赶忙拦着她,“父亲四天后便离京,明儿个又是母亲生日,何必因我这点事儿搅了兴。不过是个鲁莽的悍妇乱闯,吓一吓我罢了,许是走错了也未可知。没多大事儿,暂且不要告诉她。要说,也得父亲走后的。”

紫鹃见黛玉还没恢复的脸色,心疼不已。她家姑娘就是这样,有着七窍玲珑心,凡事都会顾念多处。她明显受惊不轻,却还嘴硬,怕要离京的父亲因此担忧她。

黛玉见紫鹃犹豫,忙拉着她求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