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贺兰玉摇头,缓缓也笑了:“争也要看有没有本事守的住,姚家兄弟哪个像能守住荆州的?我可不小瞧人,荆州不日便要易主,我看楼国舅该要来了。”

贺兰忞放下酒盏,这回很正经道:“太子以为朝中谁适合去接任荆州刺史?”

贺兰玉幽幽道:“我看朝中无人。”

果然如贺兰玉所料,三日后,荆州传来消息,姚大公子杀了姚二公子掌了刺史印,又半月,姚大公子带兵出逃豫州投奔谢帷,并上书朝廷称领军将军杜剀谋反,请求派兵。谢帷向贺兰玉的书信也一并到了,询问贺兰玉荆州归属示意。杜剀则已经提前上奏朝廷,陈述姚大公子弑父杀弟的罪状,言外之意就是替自己辩护,贺兰玉听罢只道:“姚大公子不配当荆州刺史,他杜剀就配了?”

一锤定音,朝廷开始拟任接替荆州刺史之位。

贺兰玉并不在朝中担任职务,朝廷之中,一应是国舅楼樊录尚书事,总揽大权。然而东宫势力遍及朝野,荆州刺史这般大的人事安排,楼樊是绝对不敢自作主张的,非得征求东宫的意见不可。

贺兰玉举着纸条,瞧着楼国舅拟的名字,抚军将军穆温,豫州刺史谢帷,青州刺史刘翰……

他问道:“太傅那边是什么意思?”

庾纯道:“太傅说穆温才德不称,不堪此任,不合适。”

“尚书台呢?朝廷各位大人,还有各位王爷们?”

庾纯道:“他们的意思是谢帷,但楼国舅说,谢帷已经占有豫州,如何再能让他占据荆州?大家也都同意这话,于是争执了几天也没争出个结果来。”

贺兰玉道:“那国舅爷想说谁合适?”

“国舅爷的意思,让刘翰去。”

贺兰玉冷笑:“刘翰是他的人,他倒是有脸说。”

庾纯失笑:“所以王爷们也不同意。殿下,此事是有点不好安排,太傅尚书令大人他们都推脱了,弄不好要麻烦的,国舅爷这都决定不了,推到殿下您身上了。”

贺兰玉挑眉道:“你怎么觉得?”

庾纯道:“这事还得殿下拿主意,要不让刘翰去接任荆州,另安排人去做青州刺史?”

贺兰玉沉吟不语。

元佶琢磨着,这是个折中的法子,只是也不大好。对太子貌似没什么好处,但是要想个合适的人物却又想不出。

贺兰玉盯着那纸瞧了半天,最终画了末尾一个有些陌生名字,交给庾纯:“带去国舅府上吧。”

庾纯接过先看了一眼,先是疑惑,思考了好一阵,笑道:“殿下高明,臣想了半天想不出个好主意,殿下一笔点醒了我,果然这人是最合适。”

然而这位荆州刺史到任不足一月还没呆个新鲜就被杀了。

消息传到朝廷,元佶震惊的无法理解。本以为朝中应该是一片沸沸扬扬的愤恨之声,哪知道不管是楼氏还是太傅那边,竟然没有一个人表示意外,都稳稳端着,淡定的出奇了。那杜剀竟然就这么掌了刺史印,朝廷不吭一声!

贺兰玉捧着茶低头抿,听楼国舅说话:“朝廷里也找不到适合接替荆州的人,不如且让那杜剀先掌着吧,我看太傅裴大人也都没意见,就看殿下这里的意思了。”

元佶在一旁听着只觉得无比恶心,原来这朝廷官员都是这幅狗咬狗德性,为了自家利益能做出这种丑态。

那个倒霉的荆州刺史,这些大人们早就知道他不能掌荆州,一致卖便宜让他去送死呢。

那杜剀是个什么东西?就这样都能把荆州坐稳了!

当初元氏被灭,这些王公贵族八成也是这幅德性,这天下纷乱人人相杀在他们眼里算什么?天子出国门,披发袒肉遭囚受辱算什么?在他们眼里屁也不算。

她出了声嘲道:“天底下也有这样的道理。”

她一时义愤,没注意到自己声音有点过大了,已经不是在自言自语。庾纯离她最近,眼神先看过来,接着贺兰玉也放了茶盏抬了头,楼国舅,酒席在坐诸公,一时间都听着这话,目光全落到她身上,元佶发现自己莽撞了。

楼国舅给她下不来台,已经脸色难看。

“太子,你的婢女难道可以说话吗?”

贺兰玉没表态,也没喝斥她。

只笑道:“国舅别生气,我回头说她。”

元佶先是给众人盯出了一背的冷汗,手脚都有些发软,但她灵敏的意识到了贺兰玉的纵容,不知不觉就壮了胆气,将心里话直说了出来:“小女子见识短浅,只是从来没听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