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4页)

“藤泉山位于汾州与晋州交界地带,是几座大山连成一片,环湖形成的一个山群,所以占地广大,易守难攻,中心湖泊地带又可耕种粮食,所以附近的匪徒都在那里聚集,倒是越发展越多。和蜀山的贼寇一起,成了大齐的两大隐患。”

昨日是在汝州遇刺,汾州距此还是很远的,这伙贼寇倒是有心了。

“那朝廷怎的不派人去镇压呢?”陆烁想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

蜀州的匪患就算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那里可是出了名的地势险要,剿匪实在是有难度,再加上蜀州经济不振,朝廷不去剿匪倒也正常。

晋州却是河东道治所,距离关内道还是挺近的,贼寇如此猖獗,朝廷居然放任这里不管,实在是匪夷所思。

秦师傅笑了笑,接着道:“你以为朝廷不想?只是一来这藤泉山的匪患由来已久,自先帝晚年时就已存在了。如今三十来年过去了,那伙匪人越积越多,已成千人之众,要想剿匪又谈何容易?”

哎~毒瘤越积越大,确实是不好一下子挖除。

“第二嘛,你可知朝廷派去剿匪的是谁?”秦师傅继续问道。

陆烁只关注仕林之事,对此却是一无所知的,于是诚实地摇了摇头。

“正是皇五子晋王。”秦师傅答道。

“晋王?”

☆、第050章 防备

“晋王?”

陆烁一愣。

他倒是听过晋王的名号的。

晋王的外家正是魏氏。

他的外公魏叔同乃是先帝爷时的一甲进士出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曾与现如今炙手可热的高阁老同处为官。

大齐的内阁虽然也设置了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大学士这五名官职,但它与明朝的内阁却并不一样。

明朝内阁只是顾问机构,大齐的内阁却是行政中枢,对皇帝的决策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地位超然于六部。

因而,众阁老虽然官职仅为从一品,比不上正一品的三师、三公,却是许多实权派官员最终极的追求。

有如此强悍的外家,晋王倒是有资格与太子一决雌雄的。

只是在元封十五年秋,淑妃魏氏却巫蛊事发,因为恰好涉及三皇子的夭折之事,惠崇帝大怒,淑妃被褫夺了封号,贬为贵人,隔了一夜就投缳自尽了。

而魏家三族,因为大齐“刑不上大夫”的规定,不杀文人,惠崇帝就颁了懿旨,全部撸了功名,流放岭南,无诏永不得离开。只是在流放途中,染了瘴气,竟全都病死了。

也因此,原本颇受宠爱的五皇子也就被惠崇帝所厌弃。

陆烁当时听陆昀如此说时,却觉得有点诡异。

根据他看宫斗剧的经验来看,此中必有猫腻。

这三皇子只是个宫女出身的选侍所生,据说并不得惠崇帝喜爱,淑妃是有多脑残,不去杀名正言顺的太子,也不去害母妃身份尊贵的四皇子吧,反而要去杀一个毫不起眼的小皇子呢?

再者,魏家三族的死,恐怕也是另有隐情。瘴气再厉害,也不可能要了全部人的性命吧!

当陆烁将疑问说与陆昀听时,陆昀却只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告诫他道:“看破不说破。事涉皇家,哪怕再不对,既已定案,你也只能把这猜测烂到肚子里。”

陆烁就知道,这其中必是有一番故事的。

“不错。”

秦师傅却不知道陆烁心中的这一番官司,见陆烁疑惑,就又强调了一遍。

“可是晋王去剿匪,又跟藤泉山匪患猖獗有什么关系?”

陆烁顾不得想这晋王处境如何了,一听秦师傅这话头,不禁感到奇怪。

这两者之间好像没什么必然的联系吧!

“莫非,”陆烁想着心中的猜测,压低声音道:“莫非这晋王是个草包,或者压根不想剿匪?”

陆烁虽这样说出来了,却自己都觉得这话很荒唐。

果然,秦师傅轻轻笑了笑。

“这晋王不仅不草包,还是个胸有韬略的。晋州离河道较远,交通不便,财力在北方两路之中算得上是下乘的。可听我那老兄弟说,自去年大婚后去了封地以来,晋王可谓是励精图治,为人又很有手段,这晋州发展的可不止是一星半点啊。”

陆烁听了这话,思想却被带跑偏了。

他看着秦师傅,终于问出了这些年来心中的疑问。

“先生,学生真是好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