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 (第1/4页)

这样一来,周良甫算是史上留名了。

只不过,留的却不是清名,而是卖官鬻爵的恶名。

日后一旦提起甲戌年的殿试,后人们必要将周良甫拉出来议论一遍,周家百年声明,算是彻底因周良甫一人污掉了。

周茂乃是纯粹的古人!

在他心里,自然家族声名比个人前途还要重要,此情此景之下,任何安慰都是虚妄的。

反倒不如沉默。

两人相对沉默着,良久,直到越来越多的人从宫门里走出来,陆烁眼睛一瞥还看到了袁文林孙哲的身影,周茂才在他的身边低低说了一句话。

这句话却如一声炸雷,惊的陆烁浑身一震。

“当初作出这种事时,他就该想到会有这种结果……有因有果,只希望这回的选择上,他不要再想左了……”

这回的选择上!

陆烁惊疑不定的看向周茂。

“你是说……高卓会对太子下手?”

周茂闻言,轻“嗯”一声,点了点头。

“可我听说,圣上对轩德太子多有维护,况且按照眼下的架势看,圣上对轩德太子似乎根本没有追究之意,若是这个时候揭发,恐怕……恐怕不止你大伯一人,你大伯的家人、还有你们周家的族人都要跟着遭殃!天子一怒,伏尸千里,这……”

这可真是个艰难的选择!

若是全都推到轩德太子手上,周良甫罪名减轻了,周家的清名也洗净了。

但这样一来,惠崇帝又岂会放过周家?

☆、第430章 瞎担心

一边,是传扬上百年的家族清名。

一边,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孰轻孰重,怎么选择,无论放在谁的身上,都极为的艰难。

这个道理,陆烁懂,周茂自然更加清楚。

所以他才在陆烁说完此话之后,又沉默了。

不过他面上果决,眼神中亦写满了坚定,陆烁瞬间明了他的态度,心中也是咯噔一下。

今日试题是有关于周良甫的,周茂又是如何答的?不会直接把这想法说出去了吧!

一看陆烁的表情,周茂便意识到他在想些什么。

他无奈的笑了笑。

“放心!”

周茂摇摇头,“我自然不会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不管有没有太子,伯父总归是牵涉到其中的……呵,我怕是第一个在试卷中呵责长辈的贡士了!”

周茂话中颇有些自嘲之意,陆烁听了,叹息一声,拍了拍他的肩膀。

大义灭亲!

这举动虽然为人赞颂,但真正大义灭亲之人,在大齐之前可是要入罪的,只因这一举动不符合儒家固有的规范。

况且,在统治者看来,君父君父,父同君的职责是一样的,只有大小之分罢了,若人大义灭亲,可灭父,谁知会不会萌生灭君的想法?

故而,统治者们纷纷认为此举有碍于社会稳定,纷纷设置刑罚禁止此举。

但到了大齐,太祖皇帝却将这一禁令废了,也因此周茂才得以大义灭亲而免于刑罚。

不过这样一来,侄子在殿试之中亲自列数伯父罪状,若是周茂成绩再好些,那可真就闹大了……

陆烁面上的担忧更多了些。

刚想继续去问周茂,但碍于出来的考生越来越多,此地人多嘴杂,加之袁文林和孙哲也已经到了近前,只得住了口。

双方相互问候了一声,便在宫门口分别了。

回去的路上,陆烁还在想着周茂的事情,神色难免有些压抑和不愉。

见此袁文林和孙哲却是相差了,以为他是殿试时没考好。

孙哲说道:“我记得今日圣上在你身后看了多时,且听你旁边坐着的考生说,圣上对你似乎十分满意……你实在不必担心,不会坏到哪里去的!”

陆烁神情微微一愣,知道他是误会了,想了个别的理由,这才糊弄了过去。

待回了敬国公府,陆烁休整一番之后,想了想,便独自去了袁仲道的住处。

袁仲道尚未走!

来京师一趟并不容易,且袁仲道在京师旧友遍布,以往的同僚也有很多,来来往往的,总要一一拜会一遍。

况且,一个是外孙,一个是孙子。

虽说袁文林的会试成绩让他颇为不满意,但总归是亲孙子,若是不看着他俩通过了殿试,袁仲道也不放心。

因此,袁仲道便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