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 (第1/4页)

此前周兼早跟着彭林来了京城,如今周博出来,自然也住在了周兼所在的地方。

一朝脱出困境,父子相见,不免触动情肠。

往牢狱之中一遭,周博身子彻底坏了,脸色灰败,咳嗽个不停。

周兼端着汤药在一旁伺候,只道:“如今您没事的消息肯定已经传回了济南,孩儿托彭大人那边请了人去接母亲来,终究是儿子不孝,兵行险招。好在如今一切都好,只是您的身子……”

“原就不是什么好身体,又怎么禁得住狱中熬煎?”

周博也是文生出身,眉眼之间一片开阔。

他倒是看得开,接过药碗,就喝了一口,又道:“如今也算是因祸得福。不过最要紧的,不是我升官,而是你……”

说着,他看向了周兼。

这几个月一来,变化最大,可不是自己这个儿子吗?

容貌依旧,可眼底的心思却是沉了。

周博素知周兼必定不凡,他也只有这一个独子,虽是庶出,可聪明才智从来不弱于旁人。原以为,周兼虽必定成材,可一路太过顺风顺水,没想到平白有了这样一桩际遇,反而成了“自古雄才多磨难”,也是叫周博唏嘘不已。

周兼倒没觉得有什么,如今周博出来,便算是雨过天晴。

他从周博手里接过空了的药碗,闻见那漫散开的药味儿,心底多几分苦楚,却又平白恨起周博这一次的牢狱之灾来。

念头刚刚到,外头就有人轻声来传唤,道:“大人,公子,宋大人来了。”

宋元启?

周博靠在床头,眼皮一掀,隐约带了几分疲惫。他看了周兼一眼,道:“快请你宋伯父进来吧,咳咳……”

宋元启见死不救之事,周博如何能不知道?

只是两个人毕竟认识了这么久,如今又都出狱成为京官,正所谓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更有周兼对那宋五姑娘的情谊在,这一点的仇怨没必要再往深了结。

朝中行走,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

更何况,他与宋元启认识多年,两个人对对方的了解都很深厚,一旦针锋相对,在这京城官场上,谁又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所以,他如今压下自己心头的不快,叫周兼出去迎人。

周兼并未拒绝,出门去把人迎了进来。

宋元启叫人携了礼,满脸都是愧疚,见了昔日老友病卧在床这模样,便低下了头,长叹道:“都是我对不住老兄,昔日猪油蒙心,想着明哲保身……如今本没脸来见周兄你,可宋某着实不愿你我二人之间这许多年至交毁于一旦,今日特来谢罪。”

说着,他竟然便要躬身下跪。

旁侧站着的周兼,如何能亲见这一幕发生?

不管心里怎么想,他已经立刻上去把宋元启给扶住了。

周博也是吓了一跳,忙道:“宋兄何至于如此?你我二人至交多年,自不该为此等小事而生嫌隙。即便是我处在昔日宋兄之位置,也不一定能高风亮节挺身而出,你我不过是凡人,何必苛求自己?宋兄快快请起。”

宋元启终于还是被周兼扶着起来了。

周兼笑着劝宋元启坐下,又叫人端了茶来,送到宋元启手里,这才道:“如今伯父与我父亲平安无事,便已经是老天长眼。罪魁祸首,不是背后的秦王吗?伯父不必过于自责。”

秦王的确可恶,只是周兼说的这话也漂亮。

宋元启无颜面对周博,更无颜面对周兼,如今听了话,只把一张老脸埋得更低。

旧日老友,如今坐在一起,竟然也找不出什么话说。最终还是周兼略圆滑一些,只把自己与彭林之间种种的事情拿出来说了,好歹叫这里不那么沉默。

也不知是坐了多久,时辰总算是差不多了,宋元启终于起身告辞。

周博竭力起身相送,一路把宋元启送了出门。

宋元启临出去还洒了一把老泪,周博被周兼扶着,站在后面看,又是长长一口气叹出来,只对周兼道:“他这辈子再不能进寸步了。”

周兼也懂这个道理。

“父亲不与他计较,一是因着心宽,二是觉着他可怜吧?见死不救,终究叫人看轻他。名声都已经坏了,品德亦不曾高尚到哪里去,现在更因为自己曾经心有愧疚,身上有污点,不可能走得更远了。即便是父亲您宽宏大量原谅了他,他自己也难过自己那一关,时刻觉得被人戳着脊梁骨……”

哪里还能往前进寸步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