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部分 (第1/4页)

这稍微条件好的人家还好,条件差的人家,日子可就真是太难过了。这会儿也没有什么条件,可以去哪里挣到银子,这会儿想弄完饭吃,难于登天。

第1943章 开织坊

赵氏这感叹的其中一位,就是春二娘家。

春二娘带着两个孩子,之前卖田地的钱,虽然说也有二两,可是这时候买粮食,二两银子也并没有买上多少。

目前虽然还不至于饿着,可是来年的粮食也不见一个着落。

这粮食最多也就吃这几个月,可是几个月以后还不能有一个谋生的手段能够换取一些粮食,那就真的是要等着饿死了。

所以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对于春二娘的这些人来说,一定得想着退路了。可不能就这样等死了。

这是说着一边说着,一边感叹着:“春二娘也是命苦呀,家里也没有一个汉子,什么事情就只能够自己一个人扛着。唉……”

赵氏十分同情春二娘的,一方面,因为她的心善,另一方面,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可是,她的情况确是和春二娘的情况大大不同。

自己现在家里面什么都不愁,不愁吃不愁喝的,哪里像春二娘这般。

所以有什么事情,赵氏觉得自己能够帮上忙的,都会尽量的去帮一下春二娘。

这时候也会春二娘以后操碎了心。

她倒是觉得自己可以借一些粮食给春二娘,但是也知道春二娘不是那种喜欢受人恩惠的人。

估计到时候就算说了借给她,她也不会要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渔,只想着法子能够帮着春二娘切切实实的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赵氏对着韩应雪叹了一声道,“唉,春二娘真是不容易啊,可是又有什么法子呢,一个女人,又能够干一些什么活,怎么能够去挣银子。”

赵氏冥思苦想的时候,韩应雪却突然想起来了一件事情,对着赵氏道。“娘,我倒是想到了一个法子,能够帮着村子里面的妇人也能够挣上一些银子。”

赵氏听了,顿时来了兴趣,问道,“雪儿,你有啥法子,能够和娘说一下吗。”

韩应雪想到的法子是之前打算在村子里面实施的。

秋婆婆的绣工手艺非常好,做出来的织品,非常的精美,这样的绣工织品拿出去卖的话,肯定会能够卖上不少银子的。

倘若秋婆婆将这些手艺教给了村子里面的这些妇人,然后有这些妇人做这些织品,到时候拿出去卖,肯定能够卖上不少的银子的。

这做的衣服什么的,她倒是可以对款式做一些设计,具体的面料还有上面的刺绣,到时候就可以交给这些人。

她在村子里面做一个织坊的话,肯定成本很低,因为村子里,这些女人劳动力,相对于男人来说,肯定廉价一些。自然和那些专门的织坊来说,织娘比较起来,工资待遇也不会是同一个档次。

只要这些女人觉得能够有钱赚,而且赚的钱在自己期待范围之内,就肯定会趋之若鹜的过来。

她这样做自己能够赚上一些钱,在另一方面也是帮了村子里面的这些妇人。尤其是像春二娘这样的。

这个时代之所以男子的地位比女子的地位高得多,说到底都是因为基本上靠着的是男人。

第1944章 计划安排

男人是主要的劳动力,女人靠着男人,这家庭地位上面,男人自然也就高人女人等了。

可是,倘若女人也能够靠着自己的能力赚钱的话,那在家庭地位上面也会有这一丝丝的变化,不说能够彻底改变,但是至少不会像之前那么卑微了。

一个织坊,可以有百来个人,基本上长丰村的妇人都可以进去,这也会在另一方面,带富这个村子。

至于那些织品,韩应雪也不打算联系其他的商家,而是由自己直接卖,到时候在京都的时候再寻一个店面,将自己做的这些衣服,绣品什么的拿过去卖。

她相信只要东西好,肯定是不会愁着买家的。

另外,韩应雪觉得,倘若是她的这些东西好,自然是不用愁着买家的。

韩应雪便将自己的想法讲给了赵氏听。

赵氏对这些商业的东西倒并不是很了解,但是听着韩应雪这么说,听的觉得非常的好,而且韩应雪做什么事情,她都非常的放心,所以对于韩应雪说的什么,都是连连点头,尤其是在韩应雪说着能够帮到春二娘的时候,更是高兴无比。

“雪儿,那你按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