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 (第1/4页)

春霞送她们出了门,便进了房间休息,疲惫的靠在床头,环视这陌生而洁净的房间,低低叹息,想了一会儿杭东南,又想了一会儿作坊和铺子,又想了一会儿乌桕村,翻来覆去的折腾了好一会,不知何时睡了过去,直到小丫头在外头敲门她猛然睁开眼睛,才惊觉天色已暮,不觉扶额失笑,喃喃道:“他走了,这日子我也还的过下去呀……”遂起床穿衣,抿了头发开门出去。

杭东南那边当日到了杭州,次日一早便从杭州登船,沿着运河一路快速进京。运河繁忙,搭乘的又是官船,船上及护送船只有随行护卫近百人,一路上倒是顺风顺水,八天之后便到达了通州码头。一行人在通州码头下船,由此乘马车进城进府。

一路上,徐管家和洪一详详细细的给他说了许多关于年家和京城中的事情,杭东南心里虽有了底,待得见到年府派来码头上迎接的阵势,心中仍然微微的有点紧张。

其实此时他的身份还很尴尬,说是年家的人也是,说不是也不是。他心里很清楚,真正的年家人尤其是那二房、三房肯定是看不起他的,非但看不起,还恨不得置他于死地!就是府中那些

几辈子的家生子、颇有根基的奴才下人,只怕也打心眼里鄙视他。

杭东南虽有点紧张,却不是害怕,他本就无欲无求,何来怕之一说?他之所以进京,不过是为了全家平安以及血脉关系不得不走这一趟,至于什么大房的责任感、什么身为年大将军之子的使命感,与他何干?

他没有受过年家什么恩惠,也不想从年家得到什么。

“少主子,府上昨日便已得到消息了,这时候阖府都在等着少主子呢!少主子终于回家了!”徐管家说着这话,想起逝去的年大将军,眼眶不由红了红。

杭东南瞟了他一眼点点头“嗯”了一声,实在搞不懂他有什么好激动的?自己都没什么激动,他倒先哭上了!

年府府邸占地十分宽敞,几乎占了东城长林街古槐胡同一整条胡同,抬头望进去,可见高大飞檐的屋脊、亭台楼阁遮掩在片片团团绿树之间,一眼望不到尽头,光这浮光掠影的一瞥,便可见其气象之森严。

巨大的朱色镶兽首铜环正门此时大敞而开,巨大的大理石照壁墙后,一溜的中门也都大开,所有下人皆敛声屏息垂手侍立在该候着的位置上,府中早已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就等着迎那位大将军的血脉回来。

大开中门,阖府立迎,这是极隆重的大礼,是大夫人费尽心思和唇舌、甚至借用了帝后的口谕才为杭东南争取来的。对此,二房、三房心中自然不满,此时侍奉着老太君在照壁前等候着,面上的神情便十分古怪。

老太君拄着龙头拐杖,一手扶着大夫人,身边环绕着一群衣着讲究光鲜的丫鬟婆子,不时的朝外张望,命小厮们探、再探,不停禀报杭东南一行到哪里了。

无论如何,这是自己引以为傲的大儿子流落在外的血脉,也是大儿子唯一的血脉、是自己的亲孙子,老太君对杭东南的到来还是充满着期盼的。

可是期盼的同时,心里也隐隐的不安,她的长子那是多么的光芒万丈,所有见过的人没有不折服,长房的两个孙儿,也是新一代权贵中的佼佼者。这个从小长在外的孙儿,会是一副什么样子?

第160章 年家的明争暗斗(6000+)

若还好尚且罢了——哪怕勉强过得去,她也势必会保他一世安康,至少,要给长房留下血脉。可若是万一——

老太君握着龙头拐杖的手不由得紧了紧。

一名青衣小厮从飞奔而来,单膝着地气喘吁吁道:“回老太君、回大夫人,徐管家他们带着少爷回来了,马车已经进了巷子了!”

“是吗?快!快扶我出去看看!”老太君顿时大喜,人群中亦起了一阵***动,年二老爷年信荣及其妻廖氏、年三老爷年信利与妻子蔡氏相视一眼,也跟了上去靥。

“这算什么呀!咱们这样的人家,哪儿有长辈去迎晚辈的,娘也是的,叫人知道了笑话!三弟你说是不是?”年信荣偏头跟身后的兄弟说道。

年信利心里本来就觉得甚不痛快,听了二哥这话更觉委屈正中下怀,点点头道:“二哥说的是,娘真是糊涂了!”

他做事向来冲动,心里不痛快是不肯忍着的,便加快几步来到老太君身旁,说道:“娘,咱们还是就在这儿等吧?哪有长辈出大门迎接晚辈的道理?叫人知道了看笑话,说我们年家不懂规矩呢!”

大夫人微微抬眸飞快的瞥了年信利一眼,又柔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