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进了图书馆,看着两舍友爬在桌子上呼呼大睡,陈东和赵正对望一眼,无奈的摇了摇头。

喊醒了两二货后,陈东和赵正两人开始看书。有的时候,人的行为是会传染的,被喊醒的刘光和陆明两人看着旁边认真看书的两位,也都默默地开始抱起了佛脚。

安静的图书里,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晃就到了下午,四人一起去食堂吃饭。出了图书馆,陈东随口向赵正问了起来,道:“赵哥,你现在的实验项目进行得还顺利吗?”

“哪会顺利,做实验就是这样,我们导师比较牛,这次接的项目大,周期长,这个项目组是校企合作成立的,南都市几大医院都有参与。他们都是冲着我的导师来的,所有关键性研究都是导师自己完成的,我也就够资格打打下手记录记录数据写写文档之类的。现在这项目才刚刚启动,距离实验出成果还得早着呢!”赵正回道。

“嗯,赵哥,已经很厉害了,实验室啊,做项目啊,对我们这种菜鸟学渣来说,一听就是高大上的代名词!”一旁的刘胖子和陆明忙说道:“是啊,我们本科生基本就接触不到这一块,就算有,估计也就是些没用价值的重复劳动,哪像你们做项目做实验的,这可是真正的研发啊!估计也就东子可能还有点机会!”

陈东听着几人的话,倒是没再说什么,转而好奇地问了赵正他之前那个实验项目的事儿,“赵哥,那你之前出成果的项目呢?其实我还是蛮好奇的,你们之前研究的成果是什么?如果不方便说就不用说,我就是突然好奇生物材料研究的方向。。。。。。”

“嗯,这没什么不方便的,都已经被媒体报道过,可能你没看到相关报道,所以不太了解。我的导师之前的研究方向是关于生物陶瓷的,主要是研究多种Cap陶瓷与有机材料复合合成在纳米晶HA+胶原的应用。。。。。。”说起来自己熟悉的领域,赵正总是会忍不住滔滔不绝起来。

陆明和刘光听得茫然,陈东却是听得一脸认真,道:“赵哥,你的导师真的很厉害,他的研究成果,如果可以再解决掉周氏模量问题,那这个新成果的应用可不仅仅是纳米晶胶体上的了,在富血小板血浆、人工肌腱等方面应该用处会更大!”

“是啊,可周氏模量问题又哪是那么好解决的,能得到这个结果,项目就已经算是成果了,大家都很满意。”

“共振法无损测定其复合后的弹性模量难道也不能解决吗?”陈东好奇地问道。

“你看的教材还是好几年前的,已经有些过时了,随着这几年电子生物监测设备的发展,有关共振法无损测定已经被证实是有错误的,无损测定这只是理论上可以做到,在现实中你得考虑到各个算子变量,只能共振法可以尽可能的减少误差,但不能。。。。。。”

听着赵正的话,陈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而一旁的陆明则一脸星星眼底看着赵正道:“赵哥,虽然听不太懂,但是依然不影响我对你如同涛涛江水般的崇拜。”

“是啊,赵哥,你说的所以词语我都能听懂,但是合起来,我就听得糊涂了,什么是周氏模量。。。。。什么算子变量。。。。。。赵哥,真是佩服你,在读研究生和在读本科就是不一样。反正一听就很高大上!”

听了陆明和刘光两人的话,赵正一脸谦虚地说道:“呵呵,哪有你们说得这么夸张,这些如果以后你们读研的话就会接触到了。”说完,赵正指了指依然还在沉思的陈东笑了笑说道:“哈哈,你们不觉得真正厉害的应该是这位吧!他可是比你们小了至少4岁!和你们一样都是在读本科生啊!你们就不觉得有点。。。。。。”

“赵哥,你怎么这坏,就爱在我们胸口上插刀!”陆明假装一脸不开心地说道。

随即刘胖子刘光也跟着附和道:“就是,赵哥,你就会打击我们。我们能和东子比吗?哼哼!太小看我们了。在我们看来东子早就已经飞身成仙了,何止是厉害!我们604寝室早就拜他为神了!我们又不傻才不会和他比。要是和东子比,赵哥你也得被刀插!”

“是吧,604的学神大人!东子!东子?东子。。。。。。”刘光一边说着一边给陈东打着眼色,期望陈东可以附和自己。

“那个赵哥,那你们应该用傅里叶光谱分析仪测得过的数据,进行过分析吧,那个打印出的FTIR图像分析有问题吗?通过数学分析工具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吗?”

“嗯,这个要具体说的话,我们其实也试着分析过,但是数据量大而且现实中可变因素太多,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