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第1/4页)

阮小幺装不下去了,只得一抬手。厉色道:“你来陪我——”

一手劈下,王嫂凄厉尖叫,应声倒地,一动不动了。

“哎?”阮小幺看看自个儿手掌,又探了探她的鼻息。莫名其妙,“还还没碰着她呢!”

“被你吓昏过去了。”叶晴湖终于走了出来,憋不住笑。

她看着倒地的王嫂,若有所思道:“簪子、荀简……簪子……”

念了半晌,阮小幺仍是不太确定,“她说的意思,可是那荀简喜欢我娘,被二小姐利用,诬陷通奸,又有我娘的簪子为证?”

“兴许如此。”他道。

“可是拿这王嫂怎么办呢?”她想了半晌,很是苦恼。

叶晴湖不慌不忙,从怀里掏了一盒朱砂来,沾着砂泥在墙面写了一行字——

天理昭昭,报应不爽。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阮小幺:“……”

这家伙早就预备好的!

他一切准备好了,拂去了两人脚印,这才道:“好了,等你安定下来,再去溧阳县找他们便是。”

趁着夜色,为保小门依旧紧锁,两人便翻墙而出,回了马车,又连夜赶至了一处客栈,歇了下来。

柳儿看着两人一身土石苔藓,惊讶道:“你们作甚去了?如此狼狈!”

“做贼,”阮小幺哼唧了两声。

她惊得合不拢嘴,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

阮小幺扯出叶晴湖手中的飞爪百练锁,嘿嘿笑道:“瞧,翻墙工具都带了!”

叶晴湖老神在在,捧着热茶抿了一口。

第二日,她临走前,去城外慈航寺瞧了瞧。王嫂并未说谎,寺庙如今早已成了一摊废墟,只剩了零零星星几道烂木残垣,有乞丐在半间稍稍完好的破屋里搭了些枝叶、破布头,权作遮风挡雨,正睡在角落处。

她静立了良久,终是叫醒了那乞丐,问道:“慈航寺偌大一个寺庙,怎么会烧了个精光?”

那乞丐半梦半醒,道:“外乡人吧!那寺庙里头藏污纳垢,被上头查出来了,犯事的姑子都坐监了!后来一夜大雨,雷电交加,连老天爷都被触怒了,一道雷电劈下来,不就烧了!”

“那小姑子呢?寺里头不是有好些的小姑子么?”她急问道。

那乞丐瞄了她一眼,“烧都烧了,自然是烧死了!”

阮小幺咬了咬唇,眼中惶然。她最后瞧了一眼,慢慢登上了马车。

柳儿担忧地望着她,悄声问对面的叶晴湖,“姑娘她从前……与慈航寺的小姑子们很要好?”

他却未答话,看着阮小幺,缓缓闭眼,似乎假寐去了。

马车仍是一路南下,过了济南、徐州,继续向南过了洞庭湖,到了扬州,终于离建康近了。

只一个问题——几人没钱了。

阮小幺原本盘算好,两人身上钱财正可从沧州去往建康。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快,半道买了个婢女,添了一张嘴,又多了各种七七八八的支出,结果到了建康,囊中便空空如也了。

她囊中倒还有些首饰,只是像烫手的山芋一般,压根脱不得,那些个东西都是从前宫里赏赐下来给各府的女眷,兰莫便给了她,精妙无比不说,上头更有各府的标志,若是出手时被有心人瞧见了,一百张嘴也说不清。

守着金山银山,却拿不出一个铜板儿,真是一文钱困死英雄汉。

她数着钱袋中最后几个子儿,问叶晴湖,“你当时怎么去北燕的?”

“宫中来人接。”他道。

“……”

没钱没米了,怎么办呢?

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此地正处江南,鱼米之乡,家家富庶、户户满仓,想必有钱人家也不少,出手阔绰的更是数不胜数,就看怎么让人掏腰包了。

阮小幺把最后一点铜板儿给了死活要回去的车夫,以马车为基地,开始了沿街叫卖。

“走一走、瞧一瞧嘞——神医在此来治病嘞——

管你头疼脑热、脚底生疮,一副帖子保管治好——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各位乡亲父老,有病的治病、无病的保健!包各位长寿安康、快活神仙——”

阮小幺穿了一副男子衣装,圆领束边,灰色衣面儿,头上包了头巾,灰头土脸,扯着嗓子叫唤。马车里头柳儿羞得躲着不吱声儿,叶晴湖是正主儿,立在一边,任凭她推销。

平生第一次见识了阮小幺脸皮之厚——

长街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