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 (第1/4页)

阮小幺声音散漫,只是嗓门儿却压得低,“那驿丞肥肥胖胖的模样,瞧着像是个吃不饱之人?”

两人面面相觑,阮小幺自顾找了个不大难受的姿势,闭目休憩了。

紧贴着城门的郊外横七竖八躺着好些个尸首,有些已然开始发臭,有些半死不活,直到马车经过,眼珠子才微微转上一转。呻吟声、哀嚎声遍地,听得车中一干女吏毛骨悚然。

阮小幺拿出早已备好的帕子,上头浸了些艾叶、花椒、苍术之类的药水,与几人发了,蒙在口鼻之上。

进了城,情况便陡然好转。虽路上无甚行人,但总归见不到一具尸首,低矮的屋舍楹栋相连,远远的在蓝天白云映衬之下,便瞧见了最尽头一处高耸的屋宇,隐隐约约,似乎有云气缭绕,遮挡了视线。

古今中外,最气派的屋子总是政府大楼。

想也不用想,那便是广西郡的郡府了。

郡守亲自率人在外相迎,瞧见远行而来一众带着斗笠、蒙着白布之人,先拱手作揖,笑道:“众位远道而来,风尘仆仆,当真辛苦!”

叶晴湖为首,只回了个礼,淡淡道:“大人见笑。不知郡中大夫如今何处?”

郡守着人将马车轿夫安顿了,边将人迎进门,边道:“所有大夫已然布置起来,大多在城外平稳疫情,府内尚有两位刚回来的大夫。”

他摆正了面色,不再端出一副笑脸迎人的模样,又换了张沉重神色的脸,道:“如今疫情正重,众位千万要小心应付,免得横生枝节呀!”

叶晴湖摆摆手,带人先进了正堂。

郡守早派人将那两名大夫唤了来,如今正在正堂相候,见着叶晴湖,当先下拜。

“疫情怎样?”他道。

两名大夫各自说了一些,补全了面圣的奏折中没有的详细情况。

据说这疫情乃是去年年夏发现的,当时只在一村中偶见,患病的那户人家只有三口人,小夫妻俩与一个瞎了眼的老娘,老娘最先倒下,接着是小两口。

此种疫病,在瘴气多发的闽越一带并不少见,因此也没人当一回事。而事实上却是也没有成什么气候。

叶晴湖拿到了一张去年夏至东三季因此疫病而亡的人数名单。

整个广西郡中,三十万人口,死亡人数有二十三人。

这个数字相较因蓄意杀害、砍头、溺水而亡或失踪的人数来说,实在不算个数。因此谁也没注意到。

然而疫情大规模爆发是在今年年初。

闽越一带二月便开始回暖了起来,初春倒是下了几场雨。然而雨后,便开始接二连三传来了疫情急报。

最先发现疫情的仍是一些小村落,然而很快却传到了人口密集的镇子上,百姓开始成群地倒下,一户十口,无一留存。

阮小幺中途插嘴道:“有没有去年统计的饿死人数、分布册子?”

那两名大夫面面相视,看向郡守。

郡守看向都尉。

都尉五大三粗,下颌处有一条长长的疤痕,瞧着有些狰狞。他不说话,又看向了几个县令。

县令们小心翼翼的,摇了摇头。

“那粗略估计呢?”她又道。

“粗略估摸着……”一个瘦一些的县令犹豫开口道:“差不多有三千来人吧。”

第三百一十三章 三郎

“很好,乘以三。”阮小幺向一旁执笔的文书点点头,“一万人次。”

叶晴湖接道:“去年饿死的人怎样处置的?”

郡守苦着脸道:“还能怎样处置?由亲朋好友埋了哟!”

阮小幺与叶晴湖对望了一眼。

郡守打着哈哈,道:“今日大人及医吏们辛苦赶路,想必都劳累了,不若休整一日,下官已备下宴席,款待众位。待明日一早,再平疫不迟。”

叶晴湖此时却又望了阮小幺一眼,似乎不大情愿。

阮小幺微笑着,微微向他点了点头。

“甚好。”他道。

郡守欢天喜地,向一旁候着的主簿打了个眼色,着他安排接风宴去了。

几人大致说了一回,先随东道主去了厢房,稍作休憩,待得晚间灯火初上,便有人来请,邀几位院吏赴宴。

“为何要赴这劳什子宴?郡中百姓死伤过半,他倒好,还有心思给我们接风洗尘!”叶晴湖道。

下人早在屋外等候,阮小幺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低声道:“酒桌上好办事,我们尚不知这郡守是个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