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第1/4页)

第5章后续

在解决了这些问题后,秦烨顺利将军队汇合在一起,然后对南利德的几座要塞进行围攻。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南利德的领主们处于被动甚至消极的抵抗态势,但到了关键时刻,尤其是这种一旦破城就会被送上审判庭的战争,关系到生命的问题让他们显得尤为上心。在要塞的攻防战中,南利德的领主们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勇气,让进攻要塞的北利德军一再受挫,几处要塞没有任何进展。

战事一再拖延,让即便是准备已久的北利德军也有些招架不住。于是秦烨命令军队围而不攻,同时派出军队种植要塞外领主们的土地,还在南利德颁布法令,在战争期间,一加仑粮食便可以换取一西陆亩土地十年的种植权。于是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后,战争的消耗便不再成为战争胜负的关键,秦烨再次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相反,蜷缩在要塞中的南利德领主们,由于前期缺乏准备,战争的时间一长,便出现了如士兵,武器,装备,给养等种种问题,而其中粮食成为了他们坚守城池的一块短板。为了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保住自己的一切,对于将要塞围的水榭不通的北利德阵地,南利德的领主们多次组织敢死队,希望突围出去,寻求援助或得到堪比人命的宝贵粮食。不过很惋惜,南利德领主们的愿望经常在突围士兵还没有走到离城百步的地方,就被围城士兵漫天的箭雨破灭了。每次都会留下成百的尸体和伤兵,匆匆退回了城内。

没过多长时间,几座被围攻要塞中的一座迫于给养耗尽,求援无望而献城投降。坚守在要塞中若干大大小小的领主,带着自己疲惫不堪的士兵战战兢兢站在城下,等候进入城内北利德胜利者的处置。可出乎他们的意料,那个传说中长着中州人相貌的被利德之王,带着一脸真诚的微笑,站在阳光中用轻轻的一句“同为利德的勇士,你们之前的悬着只能说明你们受到了蒙蔽,如果想建立一个强大的利德,在西陆立足,我们希望你们拿起手中的刀剑,加入到正确的队伍中来!”便赦免了他们全部的罪名,并恢复了贵族们的所有权利。

被赦免的领主们感恩戴德,当下双膝跪地亲吻秦烨的鞋面并发誓效忠。为了表示忠诚,所有投降的南利德领主们不带加入了秦烨的队伍,参加到了接下来的攻城战中,还在自己旗帜的左上角,加上了代表王室的交叉双刀标志。

秦烨的宽容很快传入了许多陷入苦战的要塞之中,动摇了许多要塞中领主坚守的意志。当他们看到那些曾经熟悉,站在同一立场的领主,没过多久便衣着光鲜,耀武扬威的站到了对方的阵营,一座座久攻不下的要塞便在顷刻间被攻陷了。

于是在教廷的神殿骑士团还没有开到利德边境时,秦烨统一南北利德的战争便结束了。带着内森的幼子,阿兰达的弟弟在回到奔腾城后,秦烨对西陆所有的国家宣布利德再次成为一个完整的国家,并将王国更名为伊斯坎达尔,寓意征服世界之王。

第6章进军

统一利德后,秦烨挥兵北上,来到了哈罗德边境。他的这一举动既是教皇希望看到的,又是教皇最不愿意看到的。希望看到是因为这让西陆所有国家看到了教皇的权力,在西陆还没有人敢不遵从教皇的意愿,不希望看到的是,秦烨将利德统一后更名为伊斯坎达尔,陈兵哈罗德边境却毫无作为,这让教皇渐感自己权力丧失。

其实早在秦烨开始率兵渡过蓝水河后,教皇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策,不过在西陆时局开始动荡的此时,教皇没有过多的力气来对付这个不听话的年轻人。北边的蛮族是所有文明人首要的敌人,如果要将矛头直指不听话的中州人,或许西陆会受到巨大的震荡,一旦局势超出控制的范围,将是一个不能挽回的错误。于是教皇只好忍下了这口气,一边命令神殿骑士团火速赶往北境,一边气的大口喘气,稀稀落落的胡子颤抖个不停。

好在遵循信仰的神殿骑士团及时赶到北境,给正为蛮族入侵心急如焚的教皇松了一口气。他们适当的加入战争,让进攻哈罗德的蛮族终于停下了破竹的势头。不过蛮族的大举入侵,即便是能征善战,闻名西陆的圣殿骑士团也不能将他们赶出哈罗德。双方反复争夺边境的要塞,每一座要塞,每一寸土地都变成了争夺的焦点,于是双方在边境各个要塞之间展开争夺,战争一度陷入了胶着。

在施里曼的计划中,越是双方胶着,越是对自己有利,于是作为生力军的光明骑士团在加入战争后,改变了以往为神作战时英勇善战,视死如归的表现,而是像一支临时组建的民兵队伍,面对蛮族是畏首畏尾,总是把后背和屁股留给对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