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电,方季康还看到不少人用起了大哥大。

他有大学同学在深圳工作,大学同学承包了一个小工程,也算是个小老板了,如今西装革履也是像模像样,方季康跟他参观了一下他的工程。

“现在建大楼,水管道、电线都得铺好,洋人要求高,深圳为了吸引外资,都得按着外国人的习惯来。季康你是在广电通信厂吧,以前说,要想富先修路,可现在呐,你要想发展,得有电,建厂要设备吧,设备得用电吧,处处都得用电……”

方季康从小到大就不是安于现状的人,他不喜欢墨守成规,奈何这个时代如此,他再有能耐也抵抗不了时代,为了父母为了妻儿,他必须有一份体面而丰厚的工作,体制内的工作听上去是很好,但枯燥乏味的工作,从上到下虚伪偷奸耍滑,方季康待了这些年,愈发乏味。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深入,方季康看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方伯勇惊讶道:“如今深圳真有这么好?”

苏州自明清之后,就是比较有名的繁荣城市,古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没有改革开放之前,也是比较富足的地方,改革开放之后,家家户户分了田地,日子更美满了,可以这么说,苏州人会有身为苏州人的骄傲,他们不会想要去外地的。

现在也才是91年,上海的建设才开始起步,苏州人对改革开放的了解还了解甚少。

方季康点头,那种冲击,必须亲眼去看过了才能感受。

沈老师和方主任都是体制内人,在现在的人看来,这是在体面不过的工作,一家人在镇上也算是令人艳羡了,所以两人也一直希望几个孩子进体制。

方主任搞政治的,每天都要看时政,眉头紧皱:“现在虽然说是改革开放,可上面还是有不少人对广州那边一直很不满,觉得那是资本主义的不良开端,不知道以后还会有什么变革,温州商人被打成走资派才过去十年都不到。”

方季康却对广州那边很有信心,坚定地说:“爸,时代在改变,如果说之前广州深圳还是试验田,那现在已经可以验收了。你看上海,又建立了浦东开发区,说明上面对这个政策还是支持的。”

方主任也不得不服老,年纪大了就图安逸,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看小儿子意志坚定的眼神,怅然叹了口气:“你也是两个孩子的爹了,我再多说也无益,总之就一句话,你自己考虑清楚就行。”

方季康目光落在两个孩子上,方如初的声音不断传来,方知浓还抱在手里,正是为了这两个孩子,他才更想要改变。

两个人好好的公职人员,忽然间的都辞了职,大多数人都是觉得两人是为了生个二胎,都觉得不值当,亲友间也是多有说辞。

方知浓受生理限制的影响,目前还只能吃吃喝喝睡睡,但清醒的时间越来越长,听到的和看到的也越来越多,但他们大部分时候都是在说方言,她听不懂,倒是方如初,时不时方言带普通话,她还能听懂些。

他们一家搬回了乡下,刚放了假的方如初就像是被放出笼子的鸟,方季康要忙事业,于丽英要照顾方知浓,都没空顾他,他跟着他的几个兄长高兴得不行。

方季康是下定决心了,留下这个孩子的时候也是逼自己做出一个决定,在革职之后,他就已经开始做打算了,联络以前的同学和各路朋友,他有不少大学同学在广州深圳,还有在香港的,给了他不少帮助,都纷纷询问他需不需要资金。

他走的时候还挖了厂里两个技术人员,两个都是毕业没多久的,搞政治的搞技术弄经济,只能说是一团糟,体制僵化不说,能力也得不到施展,反倒是能说会道不会做事的小人得道升天,两个技术人员就是亏在不会说话,是闷声做研究的人,曾因为技术上的事情和领导吵了起来,还是方季康替他们给平息的。

听说方季康想出去自己弄光电,他们二话没说,也跟着辞职了。

方知浓还只能是个吃吃喝喝的小奶娃,虽然对周围的认知开始多了起来,对自己的状况还是很满意的,发现自己回到九零年,她是有些害怕的,并不清楚自己将会面对什么样环境。但好在,她的家人似乎都很不错,甚至,非常不错。

她最熟悉的肯定是于丽英和沈老师,她的奶奶看上去非常有文化的样子,模样也很年轻,和几个孙子说普通话的时候,言语很体面。同她记忆中,那个会言语粗鲁地骂着她赔钱货的老人完全不一样,而于丽英也不是那个只会抹着眼泪顾告诉她这都是命的女人。

她上一世叫章楠,是她的父亲为她儿子准备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