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1/4页)

“夫君,咱们是在这等消息,还是先回家去?”要她说肯定还是先回家的好,还有20多天才放榜呢,在省城吃喝住全都需要花钱,哪有在家呆着好,再者她也想家里头的两个孩子了。

“我去问一下刘兄和王兄,看看他们有什么打算,毕竟是一块来的,可以的话咱们还是一块走。”顾川倒是无所谓留下还是回家,反正他对自己有信心的很,不出意外的话绝对能中。

还没等顾川去找呢,王秀才和刘秀才就一块上门了,两个人明天就打算走,反正省城都已经逛过了,最主要是他们自认这回肯定会名落孙山,在省城等下去也不会改变结果,还不如回家潜心读书,等三年以后再战呢。

顾川自然不会说自己有把握一定能中,既然大家都倾向于回家,那就回家吧,反正也就是晚几天知道消息而已。

第93章 陈世美爸爸(七)

顾英知道他爹是状元命,虽然不知道是哪一年中的状元,但状元都考得,举人就更是不在话下了,所以是一点担心的意思都没有,甭管名次如何,反正是一定能中的。

其他人就没有顾英这份信心了,等消息的这二十几天里可以说是战战兢兢,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做事情都没精打采的。

终于在乡试结束的第28天,三个衙役骑着高头大马过来报喜来了,顾川是这次乡试县里头唯一一个考中举人的,而且名字还很靠前,第四名,也就是亚元,在乡试当中第二名到第十名都被称为亚元,头名称为解元,被省城的一位学子摘得。

这古代和现代也是一样,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头名很少会出身农家,大部分都是世家子弟,像原身这样农家出身的状元可以说是少见的很,再加上中状元时的年纪也不大,也就难怪会被皇帝点为驸马了。

不过这辈子他提前三年中举,后年便要参加会试,想来皇上应该不会再给他乱点鸳鸯谱了。

顾川当年考中秀才的时候,顾英还只是个两岁的小娃娃,但也算是见证了那时候的热闹,亲戚邻居都来贺喜,家里还特意摆了好几桌呢,但是跟中举以后的场面比起来,当年那个还真是不够看的。

报喜的衙役一走,住的近的邻人就有拿着东西上门贺喜得了,而且拿的也不是三瓜俩枣的便宜东西,捉活鸡的、拿鸡蛋的、送鱼的,还有人拿了一桶油过来,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刚到村里的人陆陆续续都来过了,家里的亲戚、镇上和县城里的财主也都过来贺喜,到最后连县太爷都遣人过来了。

太过贵重的东西不能收,但是更不能一点儿都不收,毕竟中举以后大家伙来贺喜这也算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了,人人都是这样办的,顾川自然不好做那个另类,所以哪怕是退回去了一部分,短短两天的时间里,顾家也收了将近200两银子,至于书画、布匹、高点、鸡鱼……这些也不少,反正家里办了三天的酒席,这鸡鱼蛋根本就不需要再买。

顾英算是长见识了,这几天家里人来人往的就没断过,认识的不认识的全都过来送礼,本来态度就很亲切的村民,现如今态度更亲切了,他都已经五岁多了,还都排着队想要抱他呢,而且家里居然办了整整三天的酒席,上辈子高考状元的待遇也不过如此了,不过这跟高考状元好像也没太大区别,毕竟在整个省里他爹可是排第四名,当然等到中状元的时候,那就是全国的第一名,而且是三年一次的第一名,想不让人佩服都难,毕竟这读书的滋味儿谁读谁知道,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因为家里头实在太热闹了,别说顾川了,连顾英都没有时间看书,等拜会了县令和书院的夫子以后,顾川就提出来要举家搬到京城去,然后在京城准备一年半以后的会试。

“这搬家可不是小事情,咱们家的祖宅还有田产都在这儿呢,这要是搬走了家里这些东西怎么办,而且就咱们家里的那点儿银子在京城根本就不够看的,根本就没办法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旁的事情他都能答应儿子,但是这搬家不是小事儿,儿子如今虽然是由官府养着,每个月都有米粮可以领,但是京城那地方东西贵,读书又是一件花钱的事儿,一家人全都搬过去,光指望朝廷每个月发给儿子的那点儿东西,跟坐吃山空有什么区别,所以这家是不能搬的,最起码在儿子当官之前是不能搬的。

别说顾老爷子不同意了,除了顾英和尚不懂事的顾东以外,家里头有一个算一个全都不同意,死活都不能搬家,有这个根在,大家心里头就踏实,如果搬到京城去,那就跟水里的浮萍一样,心里头都不安稳。

顾川是有把握自己一次就考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