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可是眼下,他若想彻底铲除贾道那老贼的势力,却也是不用他不成了。

回宫的半道儿上,苏丞突然又被拦下了,那人正是太后长乐宫中的贴身女官顾嬷嬷,五十出头的年纪,头发花白,面容慈祥。

“都督大人万福。”

看见她,苏丞清冷的神色稍缓:“嬷嬷免礼。”

顾嬷嬷道:“大人临出征前为太后送的药,对太后的咳疾颇有奇效,如今却已用完,宫中御医配不出来,不知大人可否再多送些过来。”

“自然没什么不可,只是那药是本官的一位友人廖启所制,他如今人不在京城,恐要晚些时日。”

“也好。”顾嬷嬷沉吟片刻,“太后听闻都督大人立下战功,请您去长乐宫叙话。”

“那便请嬷嬷带路吧。”

长乐宫

轻奢雅致的宫殿内,地板擦得干干净净,步履行走间衣摆的倒影随之摇曳。

太后在一架金丝楠木软榻上倚着,后背靠着两只蜀锦堆花迎枕,膝上搭着金丝绒毯,怀里还抱着一只毛绒绒的小白猫,胖乎乎的像一个球儿,此时眯着眼睛,肚子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给周围的氛围增添几分亲和。

她花白的发高绾成髻,博粉施面,虽然年纪大了些,但举手投足间皆是优雅端庄之态,更显慈善和蔼。

苏丞行礼后,太后屏退宫人,问及边关之事,赞他年轻有为。

正说着话,太后拿帕子咬唇咳了几声,似有不适。

苏丞道:“微臣不才,早年跟着廖启学过些药理,若太后不弃,请让微臣给您把脉。”

太后颔首,宣他上前。

苏丞在太后跟前跪下,拿白色绢帕附在太后的腕上,手指随之搭上去。

他凑近了,太后才坐直身子细细打量他,眼眶却渐渐湿润:“瘦了。”

苏丞一怔,温润笑道:“孙儿一切都好。”

第13章

太后叹了口气:“好在你安然无恙的回来了,否则哀家便不知该如何向你故去的母后交代了。”

苏丞道:“皇祖母不必为孙儿挂怀,顾及着自己的身子便是。”

“皇祖母年纪大了,最近总是惦念着,也不知何时你的身份才能公之于众,让九泉之下的皇后安心。”

“孙儿自有主张。”

“哀家知道你有主意,单能使得突厥六十年内不侵犯大衍,就已经十分难得了。可朝堂上的阴谋诡谲,对付起来并不比战场上敌人的明枪暗箭容易。何况,你父皇又是个糊涂的,否则当年也不会……”

太后话说一半停下来,又是无奈一叹:“也罢,如今贾贵妃掌控宫闱,哀家年纪大了也帮不上你什么,你想做什么也只能由得你去,只是有一点,”她抚了抚孙儿的眉眼,又是宠溺又是怜惜地道,“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什么都没性命重要,当年哀家拼力救你出宫,是希望你能平安,明白吗?”

苏丞自当应是,随后把帕子从太后腕上取下来,缓声道:“脉象来看廖启的药果然有效,等他回来孙儿让他另开些药给皇祖母送来。只是祖母自己也要多加注意,屋子里不能有灰尘,床褥幔帐也要经常换洗着,平日天气好了便到外面去走走。”

“哀家没什么大碍,不过是借着这个由头瞧瞧你罢了。”太后收回手,重新倚在迎枕上,慈眉善目的。

祖孙两个又说了会儿,苏丞起身告退,临走前太后又嘱咐了一句:“正月初七是你母后忌辰,宫里陛下忌讳这个,你在宫外记得给她上柱香。”

苏丞身形顿了顿,什么话也没说便离开了。

苏瑜终于把《出师表》背下来时,外面的人总算传话过来,说苏丞回来了,现如今正在落辉堂,请她也过去。

此时已经到了用午膳的时间,苏瑜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了,听说三哥去了落辉堂,虽然纳罕今日午膳居然要在落辉堂用,但到底还是去了。

到了那里,人倒是齐全,除了大伯父平南侯以外全在。

苏老夫人在主位上坐着,脸色似乎不大好看。

苏丞坐在她右手边,穿着紫色麒麟纹朝服,腰间垂挂象征权位和官衔的金鱼带,高贵矜雅,英武不凡。

其余人分坐两边,神情各异。

苏瑜一踏进去便感觉屋里的气氛似乎不太对劲,她左右看看上前对众人见礼。

老夫人看见她没说话,其余人也不语,只苏丞冲她招手:“弄弄到三哥这里来。”

于是,她在所有人的目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