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 (第1/4页)

“皇祖母这是哪儿的话,弄弄过来陪你自是侍奉您尽孝的,何谈您照顾她。”

太皇太后嗔他:“就你会说话,快走吧,别防着我们说私房话。”

等魏丞离开,太皇太后叹了口气:“陛下这孩子幼年吃了许多苦,所有事都是藏在心里默默承受,懂事的也就比旁人早些,每每思及这个哀家便总忍不住心疼。”

说完又看向苏瑜,“不过幸好有你陪着他,你在他心里的位置是不一样的。”

苏瑜有些疑惑:“陛下先前一直住在平南侯府,入仕前从没进过宫,为何看上去好像跟太皇太后祖孙两个仍旧很亲近?”

以前在平南侯府时,三哥便总是正正经经的,莫说跟谁玩笑了,便是面色柔和地对谁说句话也不曾有过。按道理,三哥跟太皇太后也没机会见面,怎么就能如方才那般,轻松自如的玩笑呢。

太皇太后笑道:“其实我与陛下倒是时常见的,世人都道哀家信佛,隔三差五便会去寺里上香,实则便是为了寻着机会与他相见。”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呢。

“以前听陛下说过,他心里很敬重太皇太后的,您不仅是他的祖母,于他而言还有救命之恩。如今太皇太后和陛下祖孙团聚,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苏瑜道。

“是啊,总算守得云开,他前几年的苦不算白受。”太皇太后拉着苏瑜的手在自己旁边坐下,“如今哀家便只盼着,你们俩能修成正果,成了婚,早日诞下重孙,那才让哀家高兴呢。”

苏瑜面上一红,起身道:“太皇太后,我帮您修花吧。”说着拿起旁边的花剪,有模有样地修剪着。

太皇太后看着她的背影,面上是雍容和善的笑。既然如今她愿意住进宫里来,想来心里也并不排斥的,大婚的事只在早晚。

不过陛下的身份才刚公之于众,如今是早了些,让他们两个年轻人多处一处,也不必急于这一时。

午膳的时候,苏瑜是在长乐宫陪太皇太后一起用的,膳后太皇太后依着往常去内殿小憩,苏瑜便回了早就收拾好的平宁殿休息。忍冬、碧棠等人将她原先用的东西从昭凤殿挪了回来。

至于带回平南侯府的蝉衣和青黛,也被重新传入了宫中。

几个丫头在殿内收拾,苏瑜则是躺在榻上小眯了一会儿。

下午的时候,她去长乐宫陪伴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刚睡醒起来,苏瑜便亲自侍奉她梳洗。

她没伺候过人,有些生疏,却格外认真,并不曾处什么差错。太皇太后对她赞许有加,笑着道:“我下午要去诵经,你陪我去佛堂吧。”

苏瑜点头应着,陪太皇太后去了长乐宫后面的小佛堂。

小佛堂地方不大,收拾的却很干净整洁,简简单单的毫无奢靡之风,一如长乐宫的摆设一样朴素。

入内后,苏瑜由太皇太后指示着点了灯,陪太皇太后上三炷香,又诵了几遍经书。

随后太皇太后又拿了经书给她抄写。

苏瑜以前是个坐不住的性子,不过如今在太皇太后跟前就乖顺多了,规规矩矩坐在那儿一笔一画地抄经书,全程安安静静的,连一个大动作也不敢有。

太皇太后在旁边坐着吃茶,偶尔侧目打量她一会儿,眼底是满意的笑。

抄写完了,她长舒一口气,将笔搁下,亲自起身将其奉给了太皇太后过目。

太皇太后接过来一瞧,却有些诧异:“你这字……猛一瞧跟陛下的一模一样。”

苏瑜笑道:“臣女的字幼年是陛下亲自教的,故而有些神似。不过我的字缺少风骨,没什么力道,仔细看跟陛下差的很远呢。”

太皇太后仔细瞧瞧,确实有不同,但已经是相当神似了。这丫头的字能练成这样,可见陛下之前也是没少在她身上下功夫。先前太皇太后让人打听过苏瑜的事,大多都说什么不学无术,胸无点墨,如今再瞧瞧这字……分明便像是两个人,倒有些古怪了。

太皇太后尚在沉思,荆嬷嬷从外面进来,说是陛下来了。

太皇太后禁不住笑:“哀家就说吧,你住在长乐宫里,陛下只怕要比往日来的勤快许多。”

又问荆嬷嬷,“如今什么时辰了?”

“回禀太皇太后,酉时三刻了。”

“呦,不知不觉都半日过去了,弄弄抄了半天的经书,只怕也饿了,走吧,咱们去同陛下用晚膳。”太皇太后说着,拉了苏瑜往外面走。

魏丞在长乐宫等着,见太皇太后和苏瑜过来,亲自迎了上去,扶着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