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有那么两回,还遇到了杨府的于夫人和林阁老家的孙媳妇,这两个人,现在见了她,又热情又恭敬,还不是知道自己的女儿妹妹在自己手下,做儿媳妇的还不是任婆婆搓磨。当然那杨氏刁蛮得很,自己也没怎么搓磨着她就是了。

春花见到了母亲和姐姐自然也高兴,虽然不能像在杨府里那样随意说话,但也可以凑到一起坐一小会儿。母亲和姐姐对谢氏客气的态度她不是没看出来,但想了想,说什么都不妥当,也就不提这些了。

慢慢地春花与几位少夫人结识了,有西宁侯家的世子夫人,镇远侯家的二奶奶,还有苏侍郎家的少奶奶,彼此约了过了节聚在一起玩。

而于夫人和琼花一直暗中看春花的举动,见她在大家面前行动有矩,落落大方,又适当显出新嫁娘的羞涩来,也就放下了心。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晚了,抱歉!

☆、第三十三章

正月里规矩不那么严,日子也过得热闹,到了十五,全家人凑在一起猜灯谜。世子夫人出的主意,在屋檐下挂了很多灯笼,每个灯笼上都有灯谜,谁若是猜出来,就将灯做彩头拿走。

春花对经史子集一概不熟,而郭家的灯谜由郭少怀和吴氏拟定,都是这类的,她很不擅长,没猜出来几个,却与郭良郭茵凑在一起,饶有兴趣地听郭良讲他猜出来的灯谜。

“五婶娘,你看这个,”郭良已经读了几年的书了,今年到了十岁,过了年就要搬到外院,这几天也很愿意与这个和气爱玩的五婶娘在一起,他拉着春花的袖子让她看“这个简单,你猜猜。”

春花看着灯笼,上面写着,“穿壁引光”打一人名。果然简单,春花也能猜出来,“是诸葛孔明。”

“还有一个谜底!”郭良提醒她。

春花不懂了,“不是猜出来了吗?”

“你看看这个,”郭良指着灯笼上的一行字说。

原来在一旁还写着“双射”两个字,春花疑惑地问:“什么是双射?”

“就是一条谜语,射中了以后,再将所射中的谜底,作为谜面,又猜另一谜底。”郭良解释说。

“这样难,我可猜不出。”春花摇头说:“还是良哥儿猜吧。”

郭良搔着头,他刚刚也没看到是双射,才以为简单的,现在同样猜不出来。一只手从身后伸了出来,将灯笼拿了过去,郭少怀的声音响了起来,“初射谜底是‘孔明’,再射是‘仲尼日月’”

“五叔,你真厉害!”郭良思索了一下谜底,敬佩地说。

郭少怀怎么说也是探花,不管人品什么样,四书五经之类的才学还是有一些,这一点春花也不得不承认。

“给你吧。”郭少怀将灯笼递给春花,春花只得接了,过了会儿,见二奶奶家的三岁小儿过来,就将自己手中灯笼给了他。

过了亥时,大家散了,世子夫人累得没精神,不想动,而其余的几位奶奶想去外面看灯,凑在一起商量。要知道这里平时宵禁,不能随便出去,正月十五上元节却取消宵禁,最是热闹。

“五奶奶,我们一起去?”四奶奶问她。

春花摇了摇头,她不同四奶奶她们,已经分家出去单过了,要是想出去,说一声就可以抬腿走了,春花要出门还得谢氏同意,她可不想去找谢氏求情。谢氏正抓不着她的把柄呢,如果找她求情,不用想都能知道谢氏会对她是什么嘴脸。她跟着郭少怀、吴氏一起回去,进了依云院大门后,郭少怀突然说:“我们也去看灯吧。”

当着二奶奶她们的面不说,就是不想与她们一同去。而且郭少怀的这句话不知道是对谁说的,但春花明白自己要是想去,就得主动求郭少怀。而郭少怀一定就是这个目的,这几天她感觉出郭少怀对她态度上有所松动。

春花是非常想去看灯的,她本来就喜欢热闹,再加上在这里从来没去看过灯,而且她要是跟郭少怀出去,谢氏是不会说什么的,但她压住了想到外面看看的欲望,一声不响地进了屋子。

身后吴氏兴奋用娇滴滴地语气说:“五爷,太好了,我还没看过京城上元节的灯呢?”

剪风也在凑着热闹,“五爷,我们这就走吗?”

还有红拂和绿绮,以及不少的丫头婆子都闹哄哄地要跟着去看灯。

外面的声音渐渐地远去后,春花正好洗漱结束躺了下来,不用去看屋子里的几个人,春花也明白她们想去看灯。这时候的娱乐活动非常少,人们就分外喜欢这些热闹,这些人中大约还有同自己一样的没看过上元节的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