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 (第1/4页)

春花见她完全沉迷了进去,就是裴太太的两个女儿,也都放下的手里的针线,凝神屏气地围着她看,便说:“裴太太觉得怎么好,就怎么打,我就听你的了。”

裴太太闻言便不再与百户太太商量了,她也觉得自己的眼光好,一定会打出最漂亮的络子的。

春花也目不转睛地看着裴太太,只见她手指如飞,有时飞快地穿针引线固定一下,没用多久已经打好了一根络子,让春花看。

与上一根五彩丝线所打的络子不同,这根络子要素一些,但却更显那玉的晶莹,而且裴太太最后在石青中不只加了银线,还加了一绺艳红,沉稳中又显出一丝俏色,春花戴在自己的脖子上,衬得自己莹润的肌肤更加地迷人。

裴太太满意地点了点头,她将自己身上挂的一枚金制钱和两个女儿身上的银锁给春花看,看的不是首饰,就像刚刚裴太太的心思根本没有被那块玉吸引到,而是她用心打的络子,每一个都别出心裁。

裴太太家里精巧的东西还很多,炕上摆的小坐垫是用碎花布拼的,又花俏又实用,挂在卧室门上的帘子下摆将布的纬线拆了下来,一绺绺的经线打成结,随着微风摆着……

裴太太正是靠着这些过着自己满意的日子,而且也想将这种方法传授给自己的女儿。而且她在向春花展示着这些时,也是在表示出她的想法。

春花却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说动裴太太了,“不知裴太太听过苏绣吗?”

“当然听过,我小时候还亲眼见过呢,那么一小块桌屏,竟然要卖几十两银子。”

“那还是寻常绣娘绣的,若是有名气的绣娘,价格还要番上几倍。”春花想起曹姑姑送给自己的那一副牡丹绣品,便对裴太太描述了一下说:“听说京城里的贵妇们都很喜欢,现在是有价无市呢。”

裴太太露出神往来,“那些人的手得有多巧啊!”

“其实若是论手巧,裴太太并不比她们差。”

“那怎么可能?”裴太太。

“这是真的,”春花肯定地说:“差的是眼光、胸襟和知识底蕴这些东西。”

春花的知识底蕴也很差,但她毕竟有着不凡的见识,便讲给裴太太,“你的绣工当然不错,但所绣的无非总是这几种通俗喜庆的样子,绣得再好,也不过是个匠,而那些人,已经从匠中脱颖而出,成为艺术家了。”

“匠和家的区别,不再是只看手艺的好坏,而是看作品中的神采和含义了,看看你的作品能不能感动别人,激起人们的共鸣。”

春花是个生意人,对艺术的了解实在有限,她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对裴太太说出这些话,但这些却是她自己悟出来的。

裴太太是个冰雪聪明的女子,她只是没有机会扩大自己的见识,而春花的话如醍醐灌顶般地惊醒了她,她喃喃地问:“怎么才能让作品中有神采呢?”

☆、第一百七十五章

裴太太的疑问;春花可以解答,“读书就是一种方法。”

读书肯定不是万能的;但通过读书;确实能使人增加见识,拓展胸襟,懂事明理;而这些又都会反应在人的作品里。人们常说的“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裴太太确实聪颖过人;她想了想就懂了百户太太的意思;像她这样一个整天在家里闭门做针线的女人;手再巧;但因为见识有限;做的活计也只能是普通的物件。女儿只跟着自己在家里;将来也不过是同自己一样;总要让她们读书,增加见识;才能超过自己。道理一想通;她很快地下定了决心:“明天;我就让香云和香巧去上学。”

可是春花在裴家坐了半天,她早就又有了一个新想法了,并不满足于裴太太只把孩子送到学校,“裴太太,我想请你去学校当老师,教大家女红。”

现在学校里只教大家认字,固然是有用的,若是能增些实用的课程就更符合百户所的实情了。春花早就有这个想法,不过还没落实到实际中,这次与裴太太的见面使她马上下定了决心。

百户所里的孩子将来能够读书考秀才的不会多,大部分人还是要在这里过上一辈子,那么女孩子多学些女红,男孩子多学些技能都是非常实用的,也能使她这个学校创办得更有意义。

“这……”裴太太面露难色。

春花有一丝了然,“裴太太,你只要教大家些普通的针线就行,如果有些家学的秘密,可以不说出来的。”

“不是,做针线靠的是手熟和悟性,倒没什么不能教的,至于学成什么样就在个人了。”裴太太低声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