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 (第1/4页)

老拢��⒄�霉睦�倘说搅啥�吞铮�憔偌仪ǖ搅苏饫铩�

春花看这三家的女眷,虽然衣着简朴荆钗布裙,但看着修养都好,听说孩子们也都上着学,便问了问。原来这三家人本是耕读世家,也出过几个秀才,不过就是没有中举的人,后来因为家中的田地越来越少,就开始了经商,但并没有放弃读书。

事实上,明代的大商人家中多专门供养一些子弟读书,以期将来有了功名,对家族有更大的助力。

听了这个消息,春花非常感兴趣,便问了他们族学的情况。三家族学自然设在一起,男女皆六岁起入学读书,但到了十一二岁,女孩大一些就不再去学堂,而是回到内宅学习管家看帐,做些针线女红,再大些就开始备嫁。

于是春花笑着将百户所的学校里现在缺先生的事情说了,皇甫老太太也笑答道:“我们三家也有几个读书人正在备考,有的家境并不太好,我现在就让人同他们说一说,如果有愿意坐馆的,就荐给卢太太。”

一面教些学生,一面备考,是既能学习又能有收入的好事情,过了一会儿,就有人来回话,说陈秀才愿意去百户所坐馆。春花问了皇甫老太太同意,就请了陈秀才见面。

陈秀才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有一妻两子,家资不丰,一直靠着族里的供养读书,日子过得很紧。春花见他有秀才功名,知道学问肯定是够的,便与他说了些百户所学校的情况,两人说定了正月过后,陈秀才就到百户所当先生。没想到一次普通的拜访,竟能把一直困扰自己的老师问题解决了,春花非常高兴。

皇甫老太太也是乐见两边的关系融洽,当初他们过来时,还真没把百户所放在眼里,可眼下,见百户所越来越兴旺,族里有见识的人都认识到了与那边搞好关系的重要性。春花笑着听皇甫老太太说以后要多来往的话,不住的点头,大家都在这一片土地上生活,正该互相帮扶,把日子都过好。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阿靖扔了一个地雷!

回京城是必然的,但还要等等。不过,女主可没有那么强的怨念,但别忘了,恶人自有恶人磨。

☆、第一百九十六章

吃了午饭后;卢梦生和春花出了商屯往回走。到了家里,又有黄家屯等几个民屯的人来送年礼;正等着他们;免不了招待一番。过年前的这几天,卢梦生和春花还真闲不下来。

晚上看着卢梦生计算着手中的钱粮,要在过年前给每个军户家里发上点银子和东西;春花理也不理他;招呼齐嫂拿着准备好的两只鸡、一篮子鸡蛋去了陆总旗家里。

陆总旗家里清清冷冷的;一点过年的气氛都没有。面色憔悴的陆太太头上系着帕子;正在做饭。女儿们怯生生在站在一旁;老大帮着烧火;老二带着两个妹妹。陆总旗不用说;又不知去了哪里。春花和齐嫂见状赶紧将她送到炕上躺着;齐嫂将带来的鸡炖上,春花则劝慰着她。

其实让春花选择;她宁可去做饭;因为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想转变陆总旗的观念根本不现实;就是陆太太,也是一样的盼儿子。在农耕社会,男子的劳力确实是家中不可缺少的,而军屯里,还有子继父业的问题,这些确实没法用前世的“生男生女都一样”来解决。

于是春花拿出了范娘子给自己的药,对陆太太说清了,“我也不知道有没有效,先分你一半,吃不吃你也自己拿主意。”

“谢谢百户太太了。”陆太太哽咽地说了,的眼泪就像开了闸的河水,汹涌而出。

春花心里也酸酸的,却赶紧拿出帕子来,“月子里不能哭的,赶紧擦擦眼泪。”

陆太太半天才止住了泪,却对春花说:“太太,等过了年,你也赶紧吃这个药,早点生个儿子,别像我这样。你别看卢副千户现在对你好,可以后就说不准了。以前陆总旗对我也很好的,这次生了女儿后,他的脾气才变坏。”

卢梦生不会那样的!但在陆太太面前,春花只是点头答应,“我们一起吃,没准陆太太下一胎就能生个儿子了!”

陆太太的眼睛里终于有了些光泽。

齐嫂做好饭后,招呼着陆太太和孩子们一起吃了,春花才与齐嫂才出了陆家。

进了家里,春花看着拿着算盘左拨一下右拨一下,又在纸上写上一大堆数字,皱着眉头的卢梦生,没了再与他怄气的心情,过去帮他算清了帐。

睡下时,就在春花想将自己裹紧之前,卢梦生钻进了她的被窝,讨好地在春花耳边说:“宝宝,不要再跟我生气了,我错了。白天我就想跟你说,实在找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