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部分 (第1/4页)

见她们如此关心生意,桑月找了个借口混过去了:“大姑、大娘,我们回来的时候到了镇上,镇上有几家大牛熟悉的酒楼答应了,要是到时候我们的货物好,他们全收。”

“啊?真的啊,全收?”张大娘一脸惊喜。

庄大姑更是坐不住了:“桑月,如果以你所说的产量,那他们收得完么?”

桑月笑着说:“新鲜的收不完,我们就烘香菇干。再者,酒楼要是用不了这么多,那就往大户人家家里送,镇上有钱的多了去了,一家人一天要个十来斤,那可也得不少呢。”

确实如此,一到冬天谁家还有新鲜菇子,那些个有钱人家,谁家不爱新鲜啊。

大家的心放下了,张大娘想起了什么:“桑月,我从隔壁几家买了几只老南瓜与老冬瓜给你,昨天让二虎与三虎给你挑到地窖去了。今天早上阿山婆来问,你要不要梅干菜。”

梅干菜?

那可是好东西啊!

梅干菜肉、梅干菜蒸肉饼、梅干菜煎鸡蛋、梅干菜肉饼,那可是很好吃的东西啊!!

桑月生怕买不到似的:“要要要,大娘你多给我买几斤。”

张大娘闻言一瞪眼:“要几斤?你把梅干菜当饭吃啊?那东西吃多了又没什么味道,不要这么多,有一斤也吃得你不想了。”

怎么会呢?

桑月嘴角一挑:事实胜天雄辨,等她的梅干菜系列上来后,什么都不用说了!

中秋节之夜,公布花花真名~~与我最后一字重复的,记得加群找我要红包哦,名单中秋节那天公布~~

第478章 家家都有极品

发财了?

富贵亲戚?

她还没说这是给大青婶子的礼物呢,这位大妈莫不是以为进了谁家的门,这东西就成了谁家的不成?

这是哪来的极品亲戚?

桑月看到大青婶子家这位中年妇女眼中闪着狼光时,她淡淡的问大青婶子:“婶子,您这是哪来的客人啊,桑月还真是头一回见呢。这位大娘,您不认字我吧,我是寨子里庄大牛家的媳妇。这不天冷了么,我手艺不行,想请秋茶嫂子帮忙做件罩衣呢。”

啥?

这是来请她们帮忙做手工的?

胖大婶撇撇嘴:“我是孩子她二姑啊,你那莲藕都卖了好几车,还用得着给别人做手工赚银子?这天气冷了,手都僵了,做针线可不太合适了。不知这衣服多少银子一件的手工钱呐?”

大青婶子听了这翻话顿时满脸通红:“桑月,你别在意,这是我娘家大嫂,她就是个直性子。她们好久都没来了,听说二蛋娶了媳妇,我小侄女儿与我嫂子特意来看看。”

人家媳妇都取好几个月了,这亲舅母才来看?

这久还真的久啊。

桑月笑笑:“原来是舅母来看秋麦嫂子了,头一回当长辈的给的见面礼肯定不错,我找秋麦子嫂子看看去。”

胖大婶听了这话并不脸红,甚至当着桑月的面就诉起苦来:“哎,侄媳妇啊,我家可不是我这二姑子家啊,听说今年光卖莲藕都卖了十几两银子啊。我家里除了几亩薄田外,什么都没家,就只有一屋的张口要吃的嘴啊…我思量着见面礼太差了也难看,可好的我又置办不起,这不我正想找她二姑借个几两银子,回去准备一些入冬衣服呢。”

听了这话,桑月一脸同情的看着大青婶子:“婶子,大青叔就挑了七百斤不到的莲藕去镇上,大牛还说只卖到三文一斤,这咋就赚了十几两银子了?莫不是不是三文一斤,而是三十文一斤不成?”

莲藕好多地方都有,不是谁家种的,而是谁家池塘野生的。

正当吃藕的季节,集市上一般都两文一斤。

张家的莲藕因着山上气温低,成熟得比别人晚一点,且成长期长,个大肉白加上庄大牛帮忙这才卖到酒楼里去,卖了个三文钱一斤。

虽然张家不止卖七月百斤,可价格桑月从没撒谎,卖到酒楼里的数也没撒谎。

大青婶子是个聪明人,一听桑月的话就知道她在帮她,立即露出一张苦脸:“三十文一斤,那我家都不种地专种莲藕去卖了。今年还算是气候好,要是跟去年一个干那么久的话,别说七百斤,七十斤都没挖到。

唉,我说了好几回,我大嫂都不信。大嫂,这可是不是我与她串通好故意跟你诉苦,实在是也不知道谁胡说八道让大嫂误会。我想这传话的人,肯定不是什么好人,她这是故意给你添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