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 (第1/4页)

四年前,纪婉青与高煦并无联系,纪宗庆却各给二人写了一封书信。

她心乱如麻,匆匆返回后殿,屏退诸仆,这才急不迫待将自己那封打开。

匆匆浏览一遍,纪婉青伏案痛哭,“爹爹,我的爹爹!”

纪婉青直觉没出错,纪宗庆写给她的那份书信,确实是有关通敌信笺一事的。

当年,楚立嵩眼尖,通敌信笺一落地,他立即发现了。大刀急挥,他同时一个俯身,利落将其抄起,揣进怀里。

很快杀出重围,大军迅速驰援松堡。

这一路上虽然急赶,但打开信笺这功夫还是有的。这么一看,援军被伏击的之谜立解,甚至连松堡被重兵围困数月也有了解释。

原来,竟是大周一方有人通敌,为首者,居然是坤宁宫皇后。

楚立嵩之怒可想而知。

但怒归怒,艰难局面却已形成,他预计此行凶险,未必能全身而退。

他不畏惧战死,却唯恐这信笺就此湮灭,让皇后一党的叛国者逍遥法外。

但问题是,前面是松堡,后面则是再次紧追过来的鞑靼兵,即便现在派心腹携信离开,也很难成功。

楚立嵩心里揣着这事,扶住纪宗庆时,心中一动,立即探手入怀将信笺取出,闪电般塞进对方怀里。

迎着对方疑惑的目光,他也不解释,心念急闪之下,只说了一句,“若连我也战死,恐这回东宫要大伤元气。此时击溃坤宁宫,于东宫于大周,皆极为不利。”

纪宗庆没有机会再问,因为他听完这句话后,就伤重昏阙过去了。

他再次醒来时,楚立嵩已战死,他立即发现这是两封通敌信笺,通敌者分别是皇后以及临江侯。

对于堂兄与堂姐叛国,纪宗庆是极其愤怒的,他甚至来不及为战死的独子伤感太多,就必须强忍伤痛筹谋开来。

他强撑一口气折返京城,惦记妻女是一个原因,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此事。

楚立嵩临终话语之意,他其实很明白。

皇太子固然贤能英明,但终究年轻,他入朝仅仅三年,根基不算牢固。这回军方势力遭遇打击,对东宫影响是巨大的,皇太子很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并发展。

这时候的东宫,境况是最艰难的。皇帝十分忌惮太子,才一再抬举皇后母子,用以平衡东宫势力。

四皇子还未长成,坤宁宫暂时无法取代,昌平帝生性多疑,平衡一旦被打破,很容易就引发一连串不可预估的后果。

皇太子未必熬不过来,但不论是楚立嵩,还是纪宗庆,都不想冒这个险。

二人对皇太子很有信心,只要稍稍有一段发展时间,东宫便不可撼动,将立足不败之地。

因此,楚立嵩建议,先将通敌信笺按下,等这段时间过去后,再一举揭露。反正损失已造成,该为此谋取更好的结果。

为此,他甚至愿意暂时蒙受冤屈。

楚立嵩的想法不难懂,但事情到了纪宗庆这里,他想得更多。

他的伤已无法治好了,生命眼看到了尽头。

纪宗庆征战沙场多年,他不畏惧死亡,不过,他却害怕妻女孤苦伶仃,生存艰难。

他只要清醒,就思索这个问题,最终做出一个决定。

他决定,将这个揭露的期限,定为五年。

纪宗庆独子已经战死,膝下仅余一对爱女,他死后,孀妻弱女在世,恐怕多有不易。

他不得不为她们多多考量。

好吧,他其实很了解自己胞弟的德行,对于对方是否能照顾好侄女,持否定态度。

纪宗庆拜托了自己的老母亲,让后者多多留意,等女儿们出孝,给选两门好亲事。

何太夫人为人,身为儿子未必不知。但有妻子在,婚事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这个承诺在前头,他还是可以放心的。

至于为何将揭露通敌之事推迟,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为了避免皇帝赐婚。

为国捐躯,而后大义灭亲,纪宗庆即便死了,也必会受到朝廷大力褒奖。

这种情况下,必然会恩泽纪婉青姐妹。

皇帝要恩泽功臣遗下之女,最好的法子,当然是赐婚了。

选一个身份不低的宗室子弟,圣旨赐婚,表现了皇家对功臣的看重,为此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然而,高功遗孤哪里是那么好当的。

这种赐婚面子光鲜亮丽,实际苦处多多。纪婉青姐妹说到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