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他黝黑的面上沟壑纵横,饱经风霜的脸有深深的愧疚之色,看一眼终于挤进家门的姜宁,“好在宁宁没事。”不然,不然,他也不知该怎么办了。

姜父长叹一声,父母去世得早,兄弟俩十岁出头相依为命,感情很深,虽长大后各自成家,看大哥家里难,他也常常帮忙的。

可惜他退伍回家时,姜大伯都快四十了,这把年纪也没一技之长,工厂是不招的。

农民耕种日晒雨淋,姜大伯看着比实际年龄老了十岁不止,还得为妻女错误给弟弟家低头,姜父看着心里不好受。

“宁宁没事,二丫也不要来了。”强压的道歉,认识不到错误,不改好没用。

“大哥你得回家好好教孩子,不改好日后还要吃亏。”

姜大伯应了,眉心皱得更紧,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孩子不改他已束手无策。

姜大伯领了金桂枝回家,闹剧散场门外乡邻也三两离开,姜宁干脆掩上院门,把外面视线隔绝。

“爸妈,你们没事吧?”

姜宁仔细打量父母,见姜母被护得好没事,姜父脸上脖子上则被挠了好几下,有两道微微渗血。

“没事。”

这抓痕连小伤都不是,姜父摆摆手,“宁宁,爸……”他愧疚,没有给女儿讨回公道,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

姜宁理解,说实话她大伯父人挺好的,叹了口气,“要是大伯没有娶大伯娘就好了。”

说的是金桂枝,她前头大伯娘留下的几个堂兄很孝顺,要是第二任是个安份人就好了。

一家子默然。

姜母拧了巾子给姜父擦脸,“现在也不知该咋办?”姜艳不上不下的,为难的始终是姜大伯。

“要不她干脆嫁吕文伟好了,嫁出去大伯就不用操心。”

吕文伟不安份,姜艳也不是省油的灯,但姜大伯家境远及不上吕家,这堂姐好面子,明知娘家没办法,绝不会回去诉苦的,姜大伯就清净了。

让这两人互相伤害,互相折磨,挺好的,改革浪潮马上掀起,姜艳很快就会发现,她苦心攀上的吕家,不算什么。

姜父闻言若有所思。

第6章

当天晚上,姜父出了趟门,目的地是村支书李爱国家。

他跟李爱国是小学初中同学,光屁股时打闹出来的交情,长大后关系一直很铁。

闺女说的没错,那吕文伟就不是个好货,既然姜艳一心要嫁,那就嫁好了,反正她名声远扬,肯定说不上更好的人家,不存在推人入火坑之说。

吕文伟耍了他闺女,要是看着他娶一房贤惠媳妇过安生日子,姜父不得劲。两人折腾到现在,干脆凑一起过,榨出剩余价值也好还姜大伯平静。

未婚对象闹矛盾致人落水,远比偷情男女藕断丝连好听多了,南坪村的面子也好看。

李爱国一提,其他村委干部肯定乐意,吕家再不情愿也抗不过。

姜父的去向,姜宁有猜测,不过她没多理,将今天卖栗子糕的钱整理好,记了账后放进小钱箱,她就睡下了。

十天盘一次账,利润兄妹三人均分。

本来姜建设兄弟要少拿,姜宁不同意,她虽耗时多,但重体力活哥哥们多干,还有大嫂平时帮忙,二哥联系面粉等原材料。

最后姜父一锤定音,那就均分。

儿女关系不为金钱所动摇,姜父姜母很高兴,他们平时帮忙拒绝分利润,夫妻手里有钱,拿不拿以后都是孩子们的。

姜宁兄妹无奈,只好在父母生日或节日,给钱或多买东西回家。

一夜无词,第二天一大早,赵家二姨就赶过来了。

她是媒人,笑吟吟询问姜家最终意见。

姜家同意了。

大喜事两家都高兴,接下来,就该密锣紧鼓准备结婚了。

赵向东这次假期回乡相亲,部队领导是知道的,因为不知事成不成,就说好不成就当探亲,早些回来;成了的话发个电报回来,他连婚假也一起休了,正好办喜事。

婚假连同探亲假有一个月,听起来不少,但实际用上操办婚事,就十分紧迫了,这还没有减去往返部队的时间。

赵家火急火燎,姜家既然决定嫁女,也不会在这地方过不去,双方齐心协力,尽快把婚事操办起来。

“彩礼钱我们不多要,就一百二十块。”

姜父姜母在屋里商量,年初才分田到户,从前生产队一起干活,社员是没什么钱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