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按了按儿子涨鼓鼓的小肚子,他不是医生,但常识还是有的,“赶紧拿上钱,咱去后勤借个车。”

王建国一手抱一个孩子,匆匆出门往距离最近的后勤车奔去,刘文娟慌慌张张跟上。

王家一家四口连夜上医院的事,一大早就在家属区传开了,廖小山其实是曹来喜的表弟了,曹来喜一早去给他送些东西,把后勤消息带了回来。

“说是两个小孩子不舒服,大点的女孩肚子疼,小儿子吐得厉害。”

大清早菜地是块很热闹的地方,七八个女人翻地摘菜,曹来喜一边拔着萝卜,一边实况转播,“老何连鞋跟都没顾得提上,爬起来就冲出去开车了。”

“那好了没?”

“听说没啥大事,不过男孩太小了点,大夫建议最好多观察一夜,王建国一家子还待在医院,没回来。”

姜宁凑巧也在,她上午有空,就打算弄弄菜地给撒点种子吧,萝卜香芹菠菜之类的,长得好不好无所谓,既随了大流,也好方便凑不上买菜的时候。

闻言她皱了皱眉,肯定是昨天吃得太油腻,孩子肠胃弱,受不住了。

那两个瘦瘦弱弱的,看着平时吃得不咋好,这么一下子大油下去,不舒服才是正常。

这一点姜宁是预料到的,昨天但凡带幼童的嫂子,她都先给提醒了一遍,包括刘文娟,多数人听了在意,但也有不以为然的。

刘文娟属于后者,她还怕孩子小抢不过来,先给儿子闺女夹满一大碗,才自己低头猛吃。

姜宁能怎么办?还能硬不给孩子吃吗?

当然不能,她主人家,适当提醒可以,但追着硬把孩子的碗夺回来,就太过了,只能作罢。

看吧,果然出事了。

说实话,虽然两个孩子生病可怜不假,但姜宁还是挺郁闷的,她好好请个客,好酒好菜上,还折腾出这么一桩破事来。

好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边陈桂花撇撇嘴,已经接上话茬了,“多大点孩子,看着平时也不咋吃得上肉,当妈的不给注意些,还给夹满一大碗,这不,回去就病了吧?”

遇上贪心还没常识的妈,孩子也是倒霉,和几个关系好的郑翠娥心肠软,叹了口气,“大人的毛病,孩子倒遭了罪。”

不管刘文娟在大家心里是个啥印象,她们对孩子是没有恶感的,一时大家也跟着叹了口气。

曹来喜拍了拍姜宁的肩膀,安慰道:“该说的你都提前说了,大家都听见,人家硬不听劝,咋样也跟你不沾边,你甭搁在心上哈。”

“那是当然。”

姜宁问心无愧,也没用人家犯的错误来谴责自己的毛病。至于刘文娟,她要是敢找上门迁怒,就别怪自己不客气。

她从来不是软柿子,这里不是老家对方也不是婆家人,她不需要有顾忌。

不过她没料到的是,刘文娟确实找来了,不过出人意表的是,人家没迁怒不说,还当众检讨了自己的不妥,恳求姜宁原谅。

姜宁与曹来喜等人花了个把小时,弄好了菜地打道回府,七八个女人一边说话,一边绕过平房区,往家属楼走去。

走了一段,众人就听见后面有人呼唤,“等一等,姜妹子等一等。”

姜宁一怔,这是刘文娟的声音。

她回头一看,确实是刘文娟不假,对方刚从医院回来,一手抱着儿子一手牵着闺女,往大家这边赶。

郑翠娥忙上前帮忙拉着小女孩,“咋走这么快,小心颠到孩子了。”

她探头看了眼歪在母亲怀里睡觉的小男孩,见孩子面色如常,松了口气,“孩子没事就好,这么小一点咋折腾得了呐,你该上点心!你家那口子呢?”

“建国工作去了。”王建国守了一夜孩子,回来时候不早了,他将母子三送到家属区门口,就匆匆回去工作。

刘文娟一夜没合眼,眼皮子红肿神情疲惫,军嫂们都没坏心肠,哪怕平时有小矛盾,此时也关心了几句孩子。

“谢嫂子们了,大夫说孩子吃两天药就没事了。”

刘文娟一一谢过关心两孩子的军嫂们,一脸感激,完事后,她抬头,将视线投在姜宁身上。

姜宁皱了皱眉,不会是找茬吧?

她刚也随大流说了两句,但本意是觉得虽亲妈做事不咋地,但孩子不遭罪到底是好事,要是对方想打蛇随棍上,那就找错人了。

她心念百转,面上不露声息,静观其变,那边刘文娟已经抱着孩子走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