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 (第1/4页)

她不认可,但不妨碍她拿来应急!

果然,一听江夏这么说,徐慧娘迟疑了。

江夏趁机挣脱了她的手,匆匆往里走去,一边吩咐红绫姑姑:“姑姑替我陪一会儿大少奶奶,我去去就回。”

红绫姑姑垂首应是的时候,江夏已经匆匆跟景谅打了个招呼,转进后院去了。

天气热起来,江夏每天都要冲澡。而且,养成了习惯,她只要出门应诊归来,一进大门,厨房里就会开始烧水,等她到屋里,水也正好温温地送上来……不得不说,有红绫姑姑经管着,这个家上上下下各司其职,井井有条,真的让江夏省心又舒服。

冲了个战斗澡,江夏都没来得及洗头,擦干身子,换了一身素茧绸的袄裤,看着彤翎拎过来第一条月白色的短袖褙子,江夏道:“拿那件天水碧的宽袖褙子来。”

天水碧,既是颜色,也是一种特制的丝绸,以薄软挺括,又色彩艳丽鲜亮所著称,因工艺繁复,用料苛刻,每年出产极少,全都作为贡品进上。平常里哪怕是官宦人家,能有一件天水碧的衣裳也是长脸面的事儿。

江夏这里却有好几身,都是小鱼儿送过来的。据说是多年积攒下来的,小鱼儿不喜素色,结果都便宜了江夏。

而江夏此时选择那件天水碧的褙子,并不是为了显摆,她只是思忖着,郑氏重病,她不好穿的太素过去,免得犯了忌讳。她的夏装又没有大红大紫的艳色,寻思寻思,也就天水碧的褙子合适,不太素净,也不会艳丽的她自己觉得难过。

既然穿了天水碧的褙子,江夏就舍了原来的备好的珊瑚簪子,转而挑了一支碧玉竹节簪,又取了一支蜜蜡芙蓉钗攒了,瞟了一眼镜中人,虽然还是素净,但总不至于犯忌讳了。

起身,往外走,一边叮嘱连翘和金桂:“你们看好了家,看好了哥儿,我今天晚上可能回不来。”

从临清府到三岔镇,虽说只有二十里路,但她这会儿还不太清楚郑氏的病情怎样,若是病的严重,她可能要住一晚,观察观察……

今儿徐襄殿试,解元、会元……他的前程一片光明,不管怎样,她只要能帮上忙,还是希望,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替他扫清后顾之忧。

这时候,以孝治国,父母去世,讲究的是守孝三年。官员还要丁忧……在这个时候,徐襄丁忧三年,对他的前程无疑是极不利的。三年后,再回去,再大的荣耀也已经冷却,再想谋求起复,实在不易!

这可不是现代,当官的死了老子娘还能顺路发笔大财!

来到前院,徐慧娘根本坐不住,就在小花厅的廊檐下等着呢。

江夏走过来,淡淡道:“大姑奶奶,可以走了。”

徐慧娘的目光在江夏身上的天水碧褙子上,定了一瞬,方才转开,拧着眉头,冷着脸道:“走,快走!”

说着话,扯了江夏的衣袖直奔马车而去。

景谅跟在后头,眼瞅着妻子拽着江夏胳膊,江夏蹙蹙眉却没作声的情形,暗暗叹了口气。

慧娘还是没看明白,人家早早就离开了徐家,不再是徐家什么人了……更何况,郑氏做的那些事情……郑氏病了,江氏肯出方子出针法,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如今还肯跟着上门看病……江氏穿了这身衣裳,他认为是江氏无声彰显身份的手段,人家有世子和郡主做依靠,已经不是当初任由徐家揉搓拿捏的冲喜小媳妇了。

徐慧娘想要拉着江夏坐一辆车,江夏却坚持坐了自己的车子,让景谅与徐慧娘夫妻合坐一辆车去。

一上车,江夏就除了身上的褙子,拉过一条薄毯子来盖在身上,一边跟彤翎招呼:“我睡一会儿,到了叫我。”

☆、325。第325章 再回徐府(2更)

再次来到徐家,江夏却根本来不及感慨,就被飞扑着迎上来的平顺家的和康顺家的给惊住了。

“大姑奶奶,你可回来了,太太,太太不行了!”

“啊……啊,亲娘啊……”徐慧娘愣怔一下,随即嚎哭出声,却也只哭出这一声,她就气结晕了过去。

随行的婆子丫头,连带着平顺家的、康顺家的,都连忙上前搀扶、顺气。

江夏皱着眉头站在一旁,回头看见魏嬷嬷从二门里走出来,索性撇下乱成一团的人,朝着魏嬷嬷走过去。

“嬷嬷……”

魏嬷嬷红着眼,上上下下打量着江夏,随即叹了口气,“姑娘回来了!”

她心里有一句话没说出来:既然走了,又回来做啥?不该回来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