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 (第1/4页)

这一路过去,因为不急着赶路,走的很是从容。

也因为天气寒冷,土壤还未化冻,是而路面相对来说比较好走,没有泥泞。

从霸州县城一路走到天津卫,原本需要一天的时间,生生让他们走了三天才到。不过,这一路上,江夏逢城镇必停,然后去逛药铺子,别说,还真让她找到了几种不错的好东西。

比如,霸州的一家药铺子里得了一大块上好的镜面辰砂,足有一百年的陈货;在一个只有二百来户人家的文安小镇,竟让她寻得了一大块上好的牛黄,到了天津三卫所在地直沽镇,更是收获了十多斤上好的花胶,还有数十种比较难得的海产药材。

在天津住了两日,徐襄终究要回京复命了。

一行人共同离了天津,一路向西,一路南下,就此别过。

徐襄站在马车旁,目送着那一个小小的车队渐行渐远,终于没入远方的地平线看不见了,这才转身上马,吩咐车夫一声,他自己先带着长福和两名护卫,催马一路急赶着回京去了。

从京城往天津卫传旨,最多只有五天时间,他必须在天黑前赶回京城才行,坐马车却是来不及了,只能食言一回了。

江夏带着三个小的一路南下,离开天津卫之后,车速快了些,却仍旧没有太赶,不疾不徐地掐着点儿,昼行夜宿,十多天时间,才到了临清。

时隔半年,再次回到临清,江夏心头竟然有些微微的激荡,心底有一个念头:回家了!

越哥儿陪在江夏身边,看着两侧熟悉的街道店铺,低声道:“姐,我想回一趟松林镇。”

江夏转眼看过来,有些意外,又似乎在意料之中,进了二月,很快就是清明了,姐弟俩连着两年没去给贺氏扫墓了,想必,越哥儿想着去看一看贺氏的坟,祭扫一下吧!

于是,江夏道:“好,歇息一宿,明儿咱们置办些祭品,后儿回去!”

越哥儿点点头,又道:“我还想去看看老屋和咱们家的田地……眼瞅着开化之后要农忙了,不去看看,若是撂荒了就可惜了。”

越哥儿如今生活优越,他却没有安然享受,忘却了本分,这是好事儿。江夏很是欣慰。

“那就明儿给赵霖说一声,带上他一起,你只需将田地交待给他,让他掌握着四是耕作收获就好了。”说到这里,江夏略略一顿,然后道,“这一趟回去,咱们索性找人修缮一下母亲的坟,再看着买一些田地,以后专做祭田可好?”

越哥儿露出满脸的欣喜来,连连点头道:“原本我想着长大了再办这些事,却不曾想姐姐都想得这般周到了。”

祭田、祖屋、宗祠,在这个时代是一种家族繁衍的象征,是一种被崇高和神圣了标记,一般由家族中的男丁挣钱建设、修缮、维护,女子没有参与的份儿。

江夏对这个男尊女卑的观念并不认同,却不代表她会冒撞地搞什么女权运动。她只是尽量地让自己活得自在舒适些,如此就好。

她拍拍越哥儿的肩膀,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原本像小孩子的越哥儿,已经蹿高到了与她齐肩……或者,过不了多久,她在看越哥儿就要仰视了吧!

“你也别偷懒,这一次花费的银钱,算是姐姐替你垫付的,等你长大了挣了钱,再还给姐姐好了。”

越哥儿眼睛一亮,下意识地挺了挺胸,道:“姐姐放心,弟弟会加倍努力的!”

☆、471。第471章 回到临清

回到阔别已久的江宅,马车还没进门,翠羽带着丫头婆子已经迎了出来。

众人相见,自然是一番欣喜无限,有许多话要说,丫头们叽叽喳喳又说又笑的,热闹成一团。只有翠羽跟着江夏进了后院,伺候着江夏除去身上的大衣裳,让江夏简单洗漱了,安坐在榻上,喝上热茶,这才笑着道:“姑娘一路车马劳顿的,奴婢让人烧好了水伺候着呢,吃了饭泡个澡,好好歇一回才好。”

江夏喝了口茶,抬头笑道:“家里这些日子得亏了你照管着了,这般井井有条,实在是难得了。”

“姑娘快别夸,奴婢脸皮再厚也不敢应承。之前都是红绫姑姑掌管操持着,奴婢不过是顺着红绫姑姑的铺排看顾着,就已经是力不从心,顾此失彼了。”

江夏眼睛一眯,笑道:“掌家的本事不说,看来这读书识字是没有撂下,连四字成语都用的这般娴熟自然,实实是大有长进了呢!”

翠羽的脸颊微微一红,笑道:“姑娘快别笑话奴婢了。”

“实话实说吧,怎么就成笑话了!”江夏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