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部分 (第1/4页)

徐襄盯着他的眼睛看了片刻,然后,缓缓转开目光,从门口走回来,重新在顾青兰对面落座,道:“我不管你之前有没有麻烦,只警告你,宁侯府的女婿不好做,你提亲之前最好想好了,若做了宁侯府的东床快婿,娶妻纳妾,娥皇女英的心趁早死了才好!”

顾青兰脸色黑了一瞬,放松躺着的身体也坐直了,手中有些烦躁地摩挲着折扇,好一会儿才出声道:“这个你放心,我既然兜揽此事,断不会留下什么把柄。至少,不会让你们两口在里头坐蜡。”

徐襄斜睨了他一眼,抿抿嘴道:“我们坐蜡与否不重要,你只别忘了,金榜题名前,飞黄腾达初的本心!”

☆、660。第660章 什么都敢当

江家这边,张守信带着芷兰、长贵提前回了临清,将住所用具清理准备了,张守信带着长贵一大早也赶到了码头候着。

这两个人都是徐家出来的,自然识的徐家大爷徐宏,这会儿就是跟在徐宏身后,一起从茶棚子里走出来。

徐襄前程似锦,高中状元后,先是被裕丰帝看重,任命为给事中在御前伺候,出使奴儿干半年,离京前提到了四品,归京后又被调入文渊阁行走,正四品的品阶暂时不变,却从边缘化的理藩院,重新回到了权利的中枢。

他这个情况,虽还不能完全称为入了内阁,其实,已经做起了内阁学士的工作,若无意外,入阁拜相,几乎已经成了定局。

面对徐襄这样的身份地位,徐宏已经生不出什么嫉妒、嫉恨之心,他能做的就是,尽量做好,照料好徐家老宅,伺候好郑氏……只要郑氏还留在临清,留在三岔镇,就说明徐襄认他这个哥哥,他也才能放心。

徐襄进京赴任后,一直没有将郑氏接进京城,顾念徐宏的兄弟情分是其一,更主要是郑氏与江夏的宿怨,需要时间来冲淡和化解。

江夏仍旧作了男装示人,手里牵着囡囡,跟在徐襄身后下了船。

徐宏与徐襄兄弟二人见了礼,抬眼就看见了江夏,微微一怔之后,随即笑着拱手道:“夏姑娘!”

江夏不卑不亢地拱手回礼:“徐大少爷!”

“不敢,不敢。”徐宏又一次笑着拱拱手,寒暄道,“听闻夏姑娘已经是太医院院判,四品高官,实在是可喜可贺!”

“五品!”江夏微微笑着纠正一句,然后道,“你我不是生人,不必如此客气。二位兄弟久别重逢,我就不多做打扰了,先告辞!”

说着,江夏与徐襄告辞,带着越哥儿、齐哥儿、囡囡、小妹一干人等,也纷纷与徐襄告辞。

另一边,张守信和长贵给徐襄匆匆见了一礼,就连忙招呼着众人登车,然后由张守信引着车队回家,长贵则留在码头上张罗着行李。刚才热热闹闹的码头,眨眼间安静下来,只剩了徐家兄弟和随身小厮。

徐宏愕然地看看江夏一行人的背影,再回头看向徐襄,眼底禁不住露出一抹耐人寻味的笑意来。

徐襄却波澜不惊,招呼长福:“你与长贵一起留下,把行李收拢好。我先跟着大爷回家。”

长福连忙躬身应了,长贵也在旁边拱手答应着:“大人放心去吧,小的们会收拾妥当。”

徐襄应了一声,回头招呼徐宏道:“大哥,咱们回家吧!”

“哦?哦,好,好,好!二弟,这边请!”徐宏愣了一下,才醒过神来,连忙招呼着徐襄往徐家的马车上去。登车启程,一路往三岔镇徐家去了。

却说,江夏与徐襄回临清,并没有坐官船,更没有表明身份,就寻了一艘干净舒适的中型客船,一路南来,沿途过府经县,竟是半点儿风声没走露。

是以,这两位回到临清后,才能只有家里人来接,临清的官员地方,却是半点儿消息不知道。

却说江夏坐车回家,时值初秋,天高风轻,温度宜人,她直接卷了车帘子,透过车窗看着车外的街景店铺、往来行人,竟隐隐有一种久别回乡的欢喜和激动。

来到这里,睁开眼就是在三岔镇,之后也是在临清,虽然时间并不太长,却早已经在她的潜意识里,将这里当做了自己的家乡。

有张守信几人打前站,江夏回到家里时,里里外外已经被收拾的干净利落,舒适贴心。

芷兰接在大门口,随着车子进了二门,候着江夏下了车后,这才低声回报:“一路辛劳,也没备下太多鲜菜、肉鱼,张管家去醉仙楼要了菜,家里也做了糕饼、小菜,是厨房里刘婆子动的手,滋味儿没法子跟枝儿做的比,姑娘将就着用一顿,明儿一早,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