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 (第1/4页)

这一次,又是不到半个时辰,众人就再次启程。

未时初,京城高大巍峨的城墙终于进入了众人的视野。

江夏虽然累,但长期以来的习惯仍旧让她支撑着,腰身仍旧挺直,只有脸上不可避免地露出一丝疲态。

石榴却是真心累坏了,整个人都几乎趴到马背上去了,斗篷早已经脱掉,却仍旧汗水淋漓,鬓角的头发被汗水浸湿了,有几丝贴在脸颊上,让她的情况看起来越发可怜。

“江大人,可还好?”福顺比她们两个更累,却仍旧咬牙坚持着。在皇帝身边伺候时间久了,最擅长的就是挤压自己的余力,坚持、再坚持。

江夏点点头:“我还好。只是我这丫头怕是顶不住了。进了宫,还望顺总管寻个屋子安置一下,让她缓一缓。”

福顺看了石留一眼,心中不无感叹,也不知是羡慕还是嫉妒,这么个小丫头能跟上个好主子,自己还没歇着呢,先替仆人铺排起来了。

“姑……公子,奴婢不碍的……”石榴喘息着,勉强支撑着说道。

江夏回头看她一眼,淡淡道:“我知道。只是,刚进去我要参见皇上和贵妃,又要诊病,都用不上你。等用上你了,我再叫你就是。”

这么说,石榴也就不再多说,只再一次咬了咬舌尖儿,打起精神来,紧跟着江夏身后,催马进了京城。

未时中,众人终于进了宫。

一乘亮轿已经等在了宫门上。江夏下马,紧走几步,接了石榴手中的药箱子,也没做无谓的推却,坐了轿子,一路往景仁宫去了。

小皇子未满周岁,又有些天生不足,就一直没离开贵妃娘娘,养在贵妃娘娘的寝宫中,由亲娘照应着。

江夏在京时,每隔十天都要进来给皇上、贵妃、小皇子请一次平安脉。原本她计划到九九重阳,阳气最鼎盛之日,再来进宫施治,却没想到,小皇子毕竟年幼体弱,竟提前发作了……或者,还有其他未知的诱因?

江夏坐在亮轿之中,身体能够稍作歇息,脑子却比路上更加快地运转起来。

琢磨了一回,她就将这些猜测暂时抛开,只专心琢磨施治的方法和程序……

她之前为人施治,都是让亲人回避,连自家的丫头也都打发了……治疗对象换成小皇子,这个方法显然行不通了。只不过,她已经早就有了筹划应对之策,此时倒也不再着急了。

亮轿走的极快,四个抬轿子的太监步履如飞,不到两刻钟工夫,就把江夏送到了景仁宫门口。

也没用通报,江夏到了,已经有人在大门口等着,接了她就直接引进去,一路直穿过院子去,只到了景仁宫门口,方才略停通报。

几乎是在通报声落下的同时,门帘子已经从里边打起来,福宁公公迎出来,引着江夏进去,一边低声道:“皇上和娘娘都在。王太医和太医院的好几位也都在……”

其实,到了景仁宫,江夏已经暗暗松了一口气。

自从昨夜奉召,她就一直担心小皇子撑不住,等不得她回京。

如今看景仁宫的情形,小皇子病情危重,却还坚持着……

她突然念及一件事,拉了福宁总管一把,低声询问道:“小皇子可是已经服了大还丹?”

☆、675。第675章 母慈子孝

这一次,江夏回临清,虽然没去见郑氏,却让徐襄带了药回去。后来见了赵一鸣之后,又给了他一只小红瓶。

药物是调养气血,活血通络,促进郑氏身体功能的恢复。给赵一鸣的小红瓶子,则是最直接有效的祛除淤血的法子。又和赵一鸣协商后确定了复健治疗方法和计划,赵一鸣回去之后,就着手实施。

江夏是八月十三见到的赵一鸣,赵一鸣第二天一早就去了徐府,给郑氏做了祛瘀治疗。

赵一鸣做的明显慢一些,用了足足两个时辰。他做完治疗没多会儿,郑氏就醒过来了。

睁眼看见徐襄站在身边,下意识地开口叫了一声:“襄儿……”

这一声,虽然只有两个字,徐襄却已经明显地听出来治疗前后的差别,没有了口齿模糊、咬字不清,连卷舌音的‘儿’字发音都无比清晰起来。而之前,郑氏唤他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是‘襄额’。

强自按捺住心中欢喜,徐襄伸手扶了母亲坐起来。

郑氏这一觉醒来,觉得头脑清明,精神也好,就连眼睛看东西似乎都格外清晰起来,不像之前总是模模糊糊的。

她的脸上不自禁地就透出了笑容,反握住徐襄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