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部分 (第1/4页)

进了屋,江夏就把图纸给了王瑗娘,眼看着那丫头又一次涨红了脸,她却只是微微一笑,半句取笑的话也没说。

这两个都是懂规矩、知礼之人,行至言语上,断不会做出什么孟浪之事。她一个字都没说呢,瑗娘就羞得成了鹌鹑,她还怎么闹?再说了,这种事,真正亲近、感情好的姐妹,反而不会言语轻薄取笑,更多的是默默祝福,希望他们生活幸福,白头偕老。

没多会儿,徐慧娘一家,赵宝儿大哥大嫂,顾家老大京城府尹顾清芝一家子,都陆续到了。

江夏与王瑗娘忙碌起来,照应着女眷、孩子们,一起往郑氏院子里拜见了,然后,女客转到后院的芙蓉阁里。孩子们则不等进屋,就直奔湖面,湖面上,齐哥儿、囡囡和小妹带着裴家孩子,又有大大小小丫头小厮们簇拥着、护卫着,已经玩的热火朝天了。

这边安置妥当,那边门子上又穿了消息进来,礼部尚书郑家林夫人,带着四娘郑姡�投雷又9罄戳耍�丫�斓浇挚诹恕�

江夏连忙乘了暖轿往二门里迎着,接了林夫人、郑姡�椭9竽缸尤�耍�ハ嗉�窈�驯希��帕址蛉送�J显鹤永锶ァ�

林夫人到了,之前递了帖子要来的人也就到齐了。等林夫人与郑氏、邢氏见了,互相间寒暄片刻,就一起转往后园子里去。

芙蓉阁是个三层阁楼,规制不大,极紧凑。因为临着湖面,夏季推开窗户就能看见大片碧荷红莲,芙蓉如许,故名芙蓉阁。因旁边傍着一片假山,阁中又修建了地龙、连着火墙,是以不但底楼温暖惬意,就连二楼三楼,也同样暖意融融,半点儿寒冷没有。

这一日,江夏将客人们安排在这里,一来是视野开阔,又有冰面上嬉戏的孩子们凑热闹,还有两位从四喜楼请来的说书先儿,在阁楼一角、透纱屏风后给大家说上一段助兴。

视野开阔,自然就选在了三楼。二楼也铺排了席面,却是给那些玩得正开心的孩子们准备的。

郑氏很温和、慈祥,与邢氏、林氏也算是有说有笑,相处甚欢。徐慧娘多少有些国舅府的架子,但也并没有太过,在座的众人也没人真的与她计较,也算相处融洽。

大家说说笑笑,听了一段书,眼看着时辰临近午时,江夏正准备吩咐人摆宴呢,前头门子上突然又穿了信进来。

“回夫人,德州府舅老爷家的大太太,四姑娘、五姑娘,一起到了,已经进了城,再过小半个时辰就到家了……爷打发小的进来跟夫人回禀一声,让夫人赶紧铺排铺排……”

江夏愕然着,目光下意识地看向郑氏。舅老爷家是郑氏的家人,舅老爷家之前也有人来,却只有郑广达因为生意的缘故过来,其他人,包括郑二老爷都没来过他们家里。这郑家大太太突然进京,还带了两个姑娘,究竟是缘故?

郑氏进京在先,郑家大太太携女随后而至,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关联?

江夏的大脑转的很快,几乎只是转念,她就想到了这么个可能。

郑家大老爷也是举人身份,连着进京赶考了两次,都名落孙山之后,就干脆熄了科举的心思,专心回家耕读,教导子孙。

却不想,郑家大老爷子嗣上艰难,太太刘氏连续生了两个男丁都没能站住,倒是女儿存了三个。等幼子出生,郑家大老爷已经快到四十,怕幼子再有什么三长两短,干脆也不敢苛责了,只求他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长大成人,继承香火,却不敢再奢求科举功名了。

郑家二老爷倒是有两个儿子,却也都不是可塑之才。老大郑广达聪慧伶俐,偏偏热衷生意挣钱,不喜读书。老二郑广通虽然读书,却也天赋平平,今年十七岁了,还只是个童生,参加了一回府试,却没有考中,连个秀才的功名也没有。

☆、840。第840章 表姑娘

此次,郑家大太太刘氏带的四姑娘,是郑二老爷的次女芸娘,排行四,今年十五,到年就十六岁了。五姑娘则是大太太的嫡出小女儿梅娘,排行老五,只比芸娘小半年,十四岁了,到腊月里,就满十五岁了。两个姑娘正是豆蔻年纪,也正是说亲的年纪,刘氏突然带着两个姑娘进京,让江夏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两个姑娘的婚事……

难道,郑家想着将两个姑娘嫁进京中来?还是,两个姑娘的亲事已经有了眉目——这也不是不可能,郑广达因生意缘故,一年总有小两个月在京中,与京中许多大商富贾交往密切,因着徐襄、任川南和顾青兰等人的缘故,郑广达在京里也结识了不少青年官员……要说给两个姑娘在京中挑个合适的婆家,也不是不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