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 (第1/4页)

青竹想其他的菜也多,哪里有就吃饺子的道理,还未拿定主意,就听得少南道:“送一百个饺子给程家去。”

青竹道:“也好,眼线不在跟前倒很方便,你去送还是宝珠去送。”

宝珠道:“我去吧。”又去找了个干净的篮子,里面铺了干净的桑皮纸,数了一百个饺子放好,上面盖了几层纱布。

“替我和奶奶请安问好。”

宝珠答应着,青竹又怕她冷,便道:“披上我那件披风吧,毕竟还有这么远。”

宝珠忙说不让。

“真是的,也不知你在客气什么。”青竹取了披风硬给宝珠披上系好,吩咐了几句话,宝珠便去了。

包好了饺子,洗了手。别的事少南也不管,就和冬郎俩玩。

“你对宝珠还真不错。”

“是吗?这孩子心眼老实。看见她我就想起青兰来。就当是妹妹了。”

少南道:“她倒也可怜,有家不能回。”

青竹想,也是宝珠自己还没想明白,要是她明白了,不会一直躲着不回去。

PS: 节庆期间,祝大家玩得开心。出门注意安全。

正文 第二百一十四章 年酒

正月初一,青竹放了宝珠一天假,她自个儿去赶了大半天的庙会,回来的时候倒买了些小零食,又请青竹吃。

青竹问她:“好玩吗?”

“当然好玩,只是人特别多,真是挤……”正月里忌讳说‘死’字,宝珠只好改口道:“差点就给挤坏了。”

“疯了一天,明天帮我看家,冬郎我也不准备带去,依旧是留了奶,他饿的时候你就帮我热一下再喂他。我去吃顿饭就回来。”

宝珠忙说好。

涂知县请吃年酒,请的是他们夫妻俩,青竹想自己不出面的话,只怕惹恼了卫太太倒不妙。

第二日,直到快午时,青竹和少南才穿戴好了一道往知县衙门后的那个院子去。

和上次来差不多,青竹还没进院门,就听见了唱戏声,青竹不免想,看来又来早了,偏自己又不看戏,还不如在家多陪会儿儿子。

卫太太今天看上去精神似乎还不错,披着紫羯绒的褂子,系着一抖珠的皮裙,左手腕上挂着一串沉香念珠。跟前坐着个穿着杏红袄裙的年轻女子,梳着已婚妇人的发髻。青竹想倒是面生,莫非是卫氏的儿媳妇不成?又见那年轻女子生得颇有几分妩媚之感,不免多看了两眼。

后来才听人说起,这个年轻小妇人就是涂知县新纳的小妾,以前巡察在束水的时候,不敢抬进门,还让少南帮着找了房子送了去。青竹暗骂,这办的叫什么事。

不过看卫太太那神情,似乎将这新纳的小妾制服得很妥帖,虽然长得妩媚了些,不过却很安静的样子。

卫太太见了青竹,倒问了她许多话:“你们家的奶妈还好吗。听不听话?虽然没什么做奶妈的经验,但也是带过孩子的,有她在跟前你也省许多事。”

青竹答道:“多谢太太慰问。我自个儿生的儿子,自己奶,给杏香派了别的事。”

卫太太听说就笑了:“乡下人都是这么个带法吧,不喜欢旁人插手,不过慢慢习惯就好了。你这是头一个,奶水好,生多了只怕就跟不上来了。”

青竹心里嘀咕着,终究还是瞧不上乡下人。生多了不好带。那是以后的事,再说青竹也没想过要养一堆的孩子,有两三个就足够了。

卫太太又对跟前的丫鬟道:“换了红枣茶来吧。项奶奶不喝这个的。”

戏台上正唱着《荆钗记》一折已经结束了,王树家的过来请示:“太太,饭摆在哪一处?”

卫太太道:“此处就好,腊梅开得正香,只是太冷了些。还是摆在花厅上吧。”

王树家的答应一声便去传饭。卫太太住了戏,又扭头来和青竹道:“我听人说项奶奶二月里要回平昌,怎么着想要走呢,几时回来?”

听人说,不用说,那个人一定是杏香。当真什么话都拿来告密。心下便有些不喜欢,饶是如此,脸上却依旧挂着淡淡的笑容。礼貌的答道:“暖和些就回去,总要住几个月,什么时候想回来都行。”

“呀,乡下也好,地儿大。场院也大。孩子也能多跑跑。”

青竹道:“冬郎他还很小,跑不了了。”

卫太太只笑笑。心想青竹的脾性也怪,又不大会说话,这种人是块最不好啃的硬骨头,为了那些不得已的理由,勉强应付一二。要不是这些,只怕青竹也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