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部分 (第1/4页)

突然,孔子心中一动,停下不讲,对其余四位圣贤言道:“大德来此,我等还需恭迎一番”

四人闻言一顿,闭目掐算,随后纷纷睁开朗目,拱手道:“正该如此”

五人起身,来到春秋阁门前,望着天边,一朵浩大云光朝春秋阁而来,瑞气千条,金花坠落,鸾凤围绕,翩翩起舞,其声和鸣,悦耳动听,叮咚环佩之音传来,恍若天音,清净庄严,匡扶社稷之大道伦音,而非亡国靡靡之音,几人闻听,面露喜色。

须臾,云光临近,显露出一道人身姿,英姿飒爽,钟灵毓秀,骨骼清奇,仙风道骨,不为凡人,殊异常人,脑后隐隐约约有玄黄光轮照耀,冥冥之中似乎有万千生灵吟唱祈福,颇有些万家生佛的态势。

孔子上前一步,拱手道:“老夫率领我儒门弟子,在此恭候帝师”

儒门只识三皇五帝,只讲人伦大德,却是不讲玄门道德,因此称呼慈航乃是用帝师尊号,而非阐教真人。

“不敢有劳人族圣贤大驾,惭愧,惭愧”

慈航对这些大贤也是心生敬仰,不敢怠慢,连忙谦逊道。

五人闻言,皆是会意一笑,对慈航如此谦逊,大为满意,儒门赞赏‘谦谦君子’,对此当然心生好感。

孔子将慈航迎入春秋阁,分主客坐下,奉上香茗,慈航看着这香茗,茶叶天然形成,却是形如古字‘茶’,芳香扑鼻,茶汤清亮,烟气袅袅,如梦似幻,幻化万千妙境,一个个书生巍冠博带,手捧书简摇头晃脑诵读,朗朗读书声响彻道场,让人沉浸在天地至理名言之中,不可自拔。

慈航微微一笑,轻抿了一口香汤,茶水一入喉咙,直下十二重楼,汇入肚腹,诗书华气喷涌而出,透胸而出,在慈航头顶汇聚成一册书卷,古朴盎然,哗啦啦翻转不休,一个个蕴含莫大至理的文字浮现,似乎阐述着这片宇宙无所不在的道理。

孔子见之,眉目一挑,笑道:“帝师有大智慧,身正心仁,才有此异象啊”

其余四人也是微微颔首,大为赞同,这茶绝非凡品,乃是几人羽化成仙之后,日夜讲学论道,天垂异象,一株茶树在春秋阁生长起来,以浩然正气为土壤,仁爱之心为雨露甘霖,诗书华瑞为阳光,生长出几十片叶子,一个个仙气盎然,道韵横生。

非立身正者,不可饮;非心生仁爱者,不可尝;非有大智慧者,头顶不显诗书篇章,因此孰为怪异。

邪魔外道一旦喝下,立马粉身碎骨,身死道消,被浩然之气给炸死,因此也是诸天妖魔的克星,唯恐避之不及。

但是对于儒生来说,却是无上灵丹妙药,可以开启智慧,洞察至理,明晓学问,却是求之不得,喟然长叹。

慈航却是心中流淌万千酸甜苦辣,滚滚红尘之回忆,前世挣扎人世的记忆陡然划过,却是品味出不一样的味道。

芸芸众生,弱小如蝼蚁,却是满含大志,充满热血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勇于担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让慈航心神震动,泪流满面。

这是千年儒家文化熏陶出来的谦谦君子,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孕育出来的璀璨文明,‘仁、义、礼、智、信’,立身之本,君子尺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伟大胸怀和节操,让慈航心中大定,看向孔子的目光越发璀璨和坚定。

对此,孔子却是心中大惊,不知道为什么慈航突然盯着自己看个不停,言道:“帝师不在道场清修,却是来我儒门,不知有何见教?”

孔子头顶《论语》篇章翻开,道德文章遍布虚空,浩瀚诗歌之音响彻,万千学子手捧诗书,摇头吟唱歌颂,恍若太学,让人心中升起一股宁静之感,淡泊明志之心。

“呵呵,当初周室倾颓,纲常不存,以至于天下诸侯蠢蠢欲动,始有春秋战国之乱世。诸子百家兴起,万千门客周游列国,游说诸侯,欲要成就一家之言大兴,一国称霸。

最后,法家胜出,秦国崛起,最后气吞**,横扫八荒,灭六国而称霸,成就始皇之威名。

可惜,始皇雄心勃勃,却是法律严苛,万民难忍,严刑峻法下,却是乱象丛生,隐患不断。

最后山陵崩,秦二世不仁,天下大乱,三年而秦朝宗庙被毁,四年楚汉之争,而汉朝立。

如今,天下初定,休养生息,万物复苏,黄老之学大行其道,难道孔夫子没有什么想法吗?”

第273章儒学大兴

第273章儒学大兴

孔仲尼正在品茶,突然被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