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寿王并不知道现在的战局,但是,战败的事实反而压制了他性格中的冲动一面,使他可以完全冷静面对这一切。然而,对于其他商军战士们来说,这已经彻底失去克制了。反正无论如何也是死路一条,与其这样窝囊的死去,倒不如索性出去拼杀个痛痛快快。

殷商人个性豪勇,每个人都是不怕死的战士。

“寿王!我们突围吧!”

“就算突不出去,我们也得多杀几只东夷的狗!”

“寿王!下令吧!”

“寿王!”

……

商朝大军的激愤到达了一触及发的临界点,但从某种角度讲,这却只能说是激愤下的不理智行为。无论当初是多么的强大,现在的这支商朝大军已经完全没有了能够突围的实力。如果仅凭着一时的冲动贸然的行动,那么,最后也就只能落得真正彻底的全军覆没的下场。

话虽如此,但现在还有什么办法呢。

寿王从战马上跳下来,挥手稍稍压制住骑士们的躁动: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无论如何,我们都得承认,这一次我们是失败了,商朝大军因为我们而蒙上了污点。而且,我们的战友们也有许多牺牲在这条河谷里。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我自己也能得到这份战死的荣誉,而不是背负着耻辱继续活着……”

刚才还十分嘈吵的战士们忽然变得一片沉寂,他们在以往所有的战争中,都无一例外的取得了胜利。正因为一胜再胜,从来没有失败过,因此所有的商军战士都把这种“不败”的名誉看得更加的宝贵。比起自己身上的伤痛和失去战友的悲哀,这种至高无上的荣誉的丢失才是他们最难以承受的痛苦。所有的战士都低下了头,还有人默默的流下了泪,山谷里只听得到寿王一个人的声音:

“但是,既然上天并没有把我们的生命如同战友们那般的剥夺,就证明还有使命等待着我们来完成。因此,我们能用手中的武器夺回失去的荣誉,我们不会战死在这里,我们会顺利离开这个地方。”

寿王把手里的剑高高的举过头顶,然后奋力的插进了地面。殷商人把佩剑看得极为宝贵,有着“剑在人在,剑亡人亡”的信条,寿王把剑留在了这片给予了自己战败命运的战场上,正是以此来表明一种决心。

忽然,商军的战士们发出了响彻云霄的呼声。那是一种包含了多种情绪的呼声,悲愤、哀伤、誓言……但是其中却不包含一种叫做绝望的负面情绪。无论如何,商朝大军因为他们主将的宣言而重新振作起来了。

在这种呼声中,寿王将军下达了他在这场战斗中的最重要一个命令:

“全军突围!”

当寿王率领着商军,再次出现在山谷口的时候,他们展现的气势完全压倒了东夷。

“这些人都疯了吗?”

伯衡将军看着商军疯狂的行动,喃喃自语着。

提起这位伯衡将军,在东夷军中的风评并不是很好。原因不是因为才能有什么缺乏,而是他的性格上有些让别人难以接受。总的来说,伯衡是一个沉默寡言、甚至有些孤僻的人,如果只是这样还好,关键是他做事情过于认真,对别人的错误也从不抱持宽容的态度。

正文 黄金卷一(53)

举一个例子来说,有一次他的一位部将因为喝醉了酒,与某个村庄村民们发生了口角,借着酒劲放了一把火将村里的粮仓烧毁。等到第二天他清醒了以后,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大错误,不仅到村子里去陪了罪,还表示愿意拿出钱来赔偿村里的损失。但是,这件事情在第一天的晚上就被人报告给了伯衡,结果他下令逮捕这位部将,并且按照军法要对他处以绞刑。

事情到最后演变成村民们都来为这位部将求情,并表示既然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他也已经愿意赔偿损失,就不想继续追究他的责任。但是伯衡却主张:“损害了别人的财产当然要赔偿,但是违反了军纪也要受到惩罚,两件事情不能相互抵消。”结果还是处决了那名部将。

尽管这种严苛的治军方式遭到了许多人的批评,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伯衡率领的部队军纪确实是最严明的,从战场表现出的强大战斗力就可以反映出这一点。他曾经在五年前一次边境战争中。在一天之内,七次击败了敌人的军队,以至于当敌军第八次发动进攻的时候,看到了他的旗帜,便自动的退兵了。

但是这样一个人物,却始终无法在东夷军中得到和他的才干相乘的地位,除了这些风评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到的原因是,他父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