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 (第1/4页)

那忱丁N⒎缦跋埃�髯湃嗣堑牧场�

人们一个个爬了起来,震惊的表情仍然留存在脸上。他们又站了一会儿。刚才的白光巨手、七彩流光,狂风惊雷、闪电烈火,全都不见了。这是人们熟悉的天地,不再是刚才那种令人惊怖的样子。

谁也说不出话,大家各自分头走回家去,步履缓慢沉重,显然仍沉浸在不可知的情绪中。直到迈进各自的屋门,也没人开口,没人露出任何表情。

同一时刻,在王宫之中,太庙的大门缓缓打开。一个人出现在门口。

以闻仲为首的群臣早已跪在太庙外等候。但当铜门开启时,他们都没认出眼前的人是纣王。那个站在太庙门口的男人,脸上肌肉扭曲,血管几乎要从皮肤里迸出来,脸色变得青红可怕。他的胸膛剧烈地起伏,呼吸声像是在刮风,离着十几丈都清晰可闻。他的手中紧握着定光剑,剑尖直指天空。

隔了好一会儿,他才放低头颅,仿佛不认识一样,把跪在下面的群臣扫视了一遍。

“九鼎已成。”他一字一句地说。

“九鼎已成,商朝可安!”闻仲大声说道。

“九鼎已成,商朝可安!”

一时间,群臣异口同声地随着闻仲大喊。纣王站在众人之前,魁伟的身躯凝立不动,手持定光剑斜指天空,威武慑人,宛如神灵。

闻仲长长吐出一口气。九鼎既成,他心头就落下了一块大石。而现在,他可以开始进行下一件大事了。

“天神助我。”他在心中喃喃祈祷道,“保佑我闻仲征伐西歧,剿灭姬周。”

想到商周两国的兵力悬殊如此之大,太公也感到有些为难和焦急,他冥思苦想,突然他想起征犬戎时的情景,不禁灵感大发,终于想出一条奇思妙计来……

此时,纣王为了保持国家稳定,也继续寻找更强的魔力,通过通天和申公豹则又找到了九龙岛四圣等各路魔怪前来助战。这使天神、邪魔间的气氛更为紧张。

太公通过卜卦得知闻太师举兵前来,立刻与周武王商量应敌对策,太公聚齐手下的半神人开始进行战前准备,一场大战就要来临,太公在凝神默默祈祷着。

正文 水晶卷二(157)

“既生霸,荧惑西,紫垣入坤……”

镐京王宫南边不远,一座简朴而清幽的宅院中,太公正在院子里忙着每天必行的功课。夜色如水,石几生凉,几上铺着一片片木板。太公手持毛笔,正在木板上书写。

每个王国都有司天一职,负责观星象、报吉凶。在西歧周国,已故的文王对易占、星相颇有研究,因此朝中的司天官在这方面也很有学识。但太公从来不借看司天的笔录。夜晚观星,不仅是他必做的事,也是他探究天地、人世动向的秘径之一。每天夜里他不光要观星,还要认真记下星象变动。

若是比较司天的记录和太公的记载,就会发现二者表面相似,其实大不相同。太公的记载,不只是用词有所区别,连记录方式都不同。有时候十几颗星的变动,太公只记下“苍首屯之遁”之类的寥寥几字;有时候只是一颗星的异常移动,太公却要记下满满一片木板。

今夜正是如此。太公盯着一颗微红的大星已经好久了。夜幕刚刚降临时,太公就注意到了它。连晚饭都没吃,一直观察着这颗星,直到半夜这个时候。

只有懂得星象的人,才会发现太公不仅是在观察这颗星本身,还在关注着它与附近群星之间的交互异动。

“飞宫二,启伤门。亥末得睽。子入流行者四、八、九……”

太公端起木板,借着幽暗的月色,费力地重读一遍。一边重读,一边不时地抬头看看星空。读完之后,他放下木牍,凝思一会儿,疲倦地捶捶后腰。

“子时已过,看来是不会有什么变动了。”他喃喃自语。

他歇了一会儿,开始收抬几上的东西,准备回房睡觉。但是正当他要拿起那堆木牍时,手突然顿住了。

木板在迅速变红。就好像自己燃烧起来,又像是有一股奇异的力量在它里面涌动,顺着木纹飞快地从右至左扩展。

太公怔了一下,才惊愕地抬起头。一颗硕大的流星自东北方浮现,拖着暗红色的长长尾迹,一直划过长空。流星经过那颗微红的大星,光芒一瞬间闪了闪,似乎还响起微弱的噼啪声,之后便投入西南,于半空中突然消逝,只留下淡淡的余光。

紧接着,东方、西方各自窜出几条细细的流光,或微黄、或灰白、或暗蓝,一闪而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