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第二章 【本原】

更新时间:2010…6…23 13:50:33 字数:2973

我再度睁开了眼睛,这里是一个悬崖下面。我隐隐约约记得是从悬崖上掉下来的,嗯,只是隐隐约约。之前的事也只是隐隐约约的记得,记忆仿佛像那分了手的情人一步步远离开去了。在追踪记忆的轨迹的时间里,我不时感到惴惴不安,说不定我最重要的记忆已经被扔进了化粪池,成了庄稼地中的肥料,然后变成庄稼,给人们吃掉,然后再变成肥料——总之是回不到我的脑子里了。

但这就是我掌握的全部了,还有之前的花园,虽然我不知道它现在在哪儿(至少不在这里),但我相信我仍然置身于迷宫中。

忽然,我想起来一些重要的东西。在从悬崖上坠落后,我来到了花园,然后见到了爸爸,他说我还有妈妈,然后就死了。我哭了,然后昏了过去,再醒来时,他的尸体就不见了,只有那毫不相干的大逆不道的绮梦中的温存。

我记了起来,没错,我也许还有妈妈。爸爸是个什么概念,我刚刚知道;妈妈是个什么概念,我还不知道。所以我要去找她。填补空白是人的本能。至于悬崖上的另一个女人,我只好先当她进了化粪池。虚幻也好梦也好,于此刻切切实实的存在着,等待着我的加入。

我来到附近的树林,倾听崖后的大海,大海以它那雄奇的伟力,携卷着一切,奔流不返,穿越千里,穿越岁月。我倚在树上静静地听着。枝桠间影移光转,微暗还明,不知不觉变换了三次。我抬头向苍穹望去,但见天边云卷云舒,变幻无常,不禁痴了。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向着浮云伸去,却始终遥不可及。我缓过神来,心下却一片茫然:大海咆哮着排空直上,也无法触及那缥缈的浮云吧!幽幽间,一种远逝甚至被遗忘的感觉漫上心头,我叹口气,转向小山头向大海走去。

在那一望无际的平静的海面上,只有点点粼光在跃动,远空的云就像画卷中似的静止不动,一时间竟没有一丝声音。面对寂静,我的心渐渐躁动不安起来,却按捺着,等待着什么发生。

蓦然间,一阵柔风拂过心头。我吃了一惊,抬起头,发现远端的云乘着风儿,缓缓地游来,大海低低地吼着,似乎对风有些不满。不久,风越来越大了,云也越聚越多。当最后一片云离开了天边的时候,夕阳终于完全露了出来——天空被点燃了。

霎时,在那无尽的碧浪惊涛上,无尽的云朵在夕阳的光辉下跳跃,翻滚,腾挪着,宛如红色的云海,滔滔不息,将大海映得微微有些发紫。再看,只觉火红的云海和蔚蓝的大海一上一下,相互呼应,彼此交融,跃动的红中蕴着静谧,深邃的蓝中绽着奔放。灵动的优美,无法言传。

再过一会儿,似乎是累了吧,云与海不再那么激烈了。只是安详地飘着,流着,那样的和谐。

云,海,它们的本原是什么呢?万物的本原是什么呢?

你想过这个问题么?

古希腊人想过。

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如果万物都是各种形式的水,那么所发生、所变化的万物就必定都可以通过适用于水的规律加以说明。水无论如何都不是神秘的东西,它可以被感知,是人们所熟悉的。这意味着,每样事物,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可以为人类思想所理解的。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东西是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不可理解的神或魔都没有任何存在的余地了。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定”,没有任何规定性的东西。它既没有具体的性质,也没有任何具体的形状,还没有固定的大小。他认为,世界万事万物就是由这个“无定”产生出来的万物消灭后又要回到“无定”中去,这是命运规定的。根据时间的安排,万物都要为对他物的损害而进行补偿,得到报应。

阿那克西美尼觉得本原应是气。气并不是神创造的,相反,神却是来自气。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凝聚和疏散而形成的。当气疏散时,它就变成火;当它凝聚时,先是变成云,进而变成水,然后形成大地、石头。灵魂也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使我们成为一体并主宰我们的气。

毕达哥拉斯则任意地把非物质的、抽象的数夸大为宇宙的本原,认为“万物皆数”,“数是万物的本质”,是“存在由之构成的原则”,而整个宇宙是数及其关系的和谐的体系。数是众神之母,是普遍的始原,是自然界中对立性和否定性的原则。

赫拉克利特认定本原是永恒的活火。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