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 (第1/4页)

伍封暗暗心惊,不知叶公此言何意,心道:“说起来父亲也可算他的杀父仇人,此人若记父仇,便有些不妙。”

叶公从席上叫起一人,道:“大将军,此人姓吴,名句卑,是我沈家的勇士。”

伍封看那吴句卑时,见他也有六十余岁,生得瘦长精明,施礼道:“吴先生。”

吴句卑还礼坐下,叹道:“当年吴人攻楚时,先主人官居左司马,小人随在左司马身边与吴军激战,数十年前之事,记忆犹新。”

叶柔见叶公在席上提及旧事,也不解其意,向叶公看去。

叶公微笑道:“昔日吴军攻楚,五战而入郢都,每一战都是兵家所重。大将军是名将之后,又是故人之子,正该一听。”

伍封对其事所知并不甚详,也颇有兴趣,点了点头。

吴句卑道:“二十七年前,吴王阖闾得唐、蔡二军之助,起吴兵六万从水路渡淮攻楚,兵至蔡国,孙武以舟行水逆而迟之故,将舟尽留于淮水之曲,登岸趋汉阳,与楚军隔汉水而望。”

叶柔皱眉道:“吴人惯习舟楫,利于水战,舍舟从陆,其实颇为凶险。”

吴句卑点头道:“正是如此,当时楚国领兵的是令尹囊瓦,此人最为贪财,又不懂用兵。左司马当时定下了良策,让囊瓦沿汉列营,不要出战,只将船只尽拘于南岸,又使轻舟往来江上,使吴人不能掠舟以渡。同时左司马率军抄到淮曲,将吴人的舟船烧毁,再将汉东隘道用木石磊断,这便断了吴人归路。然后两军合击,必可大破吴军。”

叶公虽然知道这事,仍点头佩服道:“先父此谋果然了得,囊瓦若用此谋,吴国君臣恐怕都要亡于汉水之北了。”

伍封心道:“孙叔叔用兵鬼神莫测,未思胜处先思败,我猜孙叔叔一来看囊瓦贪横无谋,嫉贤妒能,必不会依计而行,二来淮水之曲乃是蔡地,必有伏应之兵。沈尹戍之计虽好,未必能成。”

吴句卑道:“本来此计甚好,但囊瓦却在左司马走后,贸然进攻,以致大败,被吴军渡过了汉水和江水。当时小人随左司马前往淮水,途中得知囊瓦大败的消息,折回原路,将吴兵杀退,救了楚将,其时囊瓦已败逃到郑国去了。”

伍封叹道:“这个囊瓦当真是误国甚矣。”

吴句卑道:“头天晚上,左司马对小人说,明日决战,胜则为楚国之福,败则要小人亲手将其头斩下,送回国中。次日大战,楚军果然大败,左司马重伤而亡,小人只好将左司马的尸体埋葬,首级带回国中。”

叶公点头道:“楚人之中能与孙武和伍子胥一决者,唯有先父一人而已。先父去后,国势不振,终被吴人攻入了郢都。后来吴人退兵,楚国迁都至鄀,称新郢,可见吴害之甚。”

伍封心道:“这也说得是,沈尹戍的确是楚国当时数一数二的名将。”

叶公笑道:“老夫今日重提旧事,并非有意与大将军为仇,只是说吴国与老夫有不共戴天之仇,凡吴国之友,必老夫之敌。”

伍封心中凛然,心道:“原来你是怕我相助吴国,故意先这么说。”当下微有些不悦,摇了摇头,并不说话。叶公一向德高望重,又是叶柔的长辈,他也不好公开持异。

叶柔在席上看看形势有些不对,惶然看了叶公一眼,又看了看伍封。

伍封见叶柔有些不安,向她笑了笑,道:“两军交战,死伤必然,何况这是伍沈两家先人之事,叶公不是将在下视为杀父仇人吧?”本来按他的脾气,自不会说出这样示弱的话来,但他见叶柔夹在中间不好自处,便这么出言缓解。

叶公哈哈笑道:“老夫倒不置于昏馈至此,怎会将这笔帐算在大将军身上?”

吴句卑缓缓站起身来,道:“大将军纵横宋卫,威加九夷,当真是名震列国。小人自小随左司马习剑,颇有些心得,想在席上与大将军讨教一二,不知大将军是否嫌小人是个卑贱家臣呢?”

伍封愕然,心道:“叶公是楚国第一高手,其家传的剑法定然十分了得,这吴句卑既是沈尹戍亲自教出来,想必高明之极。”见叶公微微点头,知道这是他预先所指使。

妙公主等人在一旁早就憋了一肚子气,若不是碍着叶柔的面子,早就出言讥讽了,这时妙公主笑道:“这位吴先生想来是个高手,夫君,不如让我与他试一试罢。”

伍封心道:“此战是胜是负都无所谓,反正我是途经楚国,犯不上与叶公翻脸。这吴句卑胆子再大,也不敢伤了公主。”便点头道:“你便去试试吴先生的高招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