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1/4页)

面对自然,李冰绝对不会松懈。在抗洪前线最怕的就是愚昧和松懈,幸好这两点李冰都没有。

不仅李冰没有,李栋手下的人也不会有。跟随李冰的都是有多年治水经验的老干部,他们和李冰一起参与各种水利工程,也亲历过不少抗洪的场面,作为前锋上过场。但是之前都是别人掌权,他们干活,这次不一样了。李冰不是作为专家幕僚,而是作为前线指挥官。当这个命令下来时,到处是欢呼的声音。

有一个好指挥官,抗洪不是已经胜利一半了吗?还有一半,李冰清楚是什么。

李冰在地图上划了一个圈,命令道:“明天,就在这里分洪。”接着他转向身后的管乐柱,管乐柱默契地点点头,毛遂自荐道:“我去!”

李冰点头算是答复,转身去和大家继续商谈。待管乐柱离开抗洪指挥部的帐篷,有人小声议论起来:“那个地方不是管乐柱的老家吗?”

“是啊,李总指挥居然想淹那里。”

“但是那里地势低洼,很适合做分洪。”

低声议论渐渐消失了。众人望着李冰观察抗洪图的侧脸没有再说话。在李冰工作过的地方曾有一个传闻,李冰是个非常喜欢用自己人的人。不过被他信赖的自己人在别人眼里说不定就是被李冰支使的笨蛋。总是被送往最前线,总是第一个牺牲,只要有机会李冰似乎会把除了自己之外的属于自己的一切奉献出去,而他之所以还站在这里,纯粹是坚定到顽固的生命力。他的这种生存方式很多次被人说成踩着自己人的尸体往上爬。

所以李冰在外的名声并不好。可是和他接触过的人,特别是和他共事过的人多少会对李冰产生深刻的印象,也许在事后他们会猛抽一口气,感慨自己当时的愚蠢,但是他们发誓,当他们和李冰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从内心深处涌起对李冰的尊敬和崇拜。

这种崇拜建立在李冰对于自己人的绝对信赖。而这种信赖就变成了之后让自己人上第一线的基础。

不过当众人重新审视抗洪情况时,不得不感慨李冰决策的准确性。李冰并没有牺牲自己人的利益,而是他比别人更早的用宏观的眼光来查看这个抗洪战场。他看得比谁都远,他看到的不只是岷江,不只是四川,他看到了整个长江抗洪,甚至他看到抗洪后修复工程的开展。李冰不是为了牺牲在战斗着,他是坚信战斗能够获胜才站在这里的。

这才是李冰不死的真正原因。

李冰刚才决定分洪的地点正是管乐柱的老家,因此他专门派管乐柱负责当地的组织避难工作,他坚信这种信赖将会得到回报。

可是李冰遭遇了前所未见的困难,那个困难就是李冰误算了这次洪水的力量,虽然他预感到洪水的来临,但是他误算了洪水来临的时间,洪峰来临的时间比他预想早了两天。

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却是无法抵挡的错误。作为资深的水利工程师李冰有时候像经验老道的老农一样坚信自己的直觉要胜于所谓的先进科技。但是他同时也知道,和自然相比,自己的经验又是多么幼稚。

7月13日,和预计的7月15日相比,洪峰提前到达。

接到最新资料的李冰已经无法联络管乐柱了。怎么办,如果不分洪,灌县甚至整个成都都有可能遭受致命打击,但是如果分洪,管乐柱那里又不知道是否来得及。虽然李冰给管乐柱的时间减去两天还有剩余,但是在岷江附近的山林里什么都有可能。如果众人来不及逃走,或者众人躲避的地点发生泥石流……

“谁知道那个村子有多少人?”李冰大喊一声。

“37人。”有人回答。

李冰用双手叉在脸部两侧的头发里,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还有十五分钟,洪峰到达分洪地点还有十五分钟……或者更快……

“37个人。”

李冰站了起来,一直站在他背后的李栋想要捕捉父亲的神情,但是一直到最后他都没有看到父亲的脸。他只听到父亲用低沉有力的声音说:“五分钟后分洪。”

现在只能祈祷管乐柱能够及时抵达,能够及时疏散老百姓……在这样的战场上,竟然只能做祈祷这种无法保证的事……如果是一个优秀的将领一定不会这么做吧,但是和自然相比起来,谁又是优秀的将领呢。

7月13日下午19:35分,分洪开始。

巨大的水声如同千军万马朝着灌县狂奔而来,连雨滴似乎都沾染了洪水的怒气,肆无忌惮地抽打了大地。

来了。

扔着沙袋的手停了,忙着打桩的手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