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书记下了命令,而且是不打折扣的没有回旋余地的命令,她不敢不从。站起身,躲过放花的茶几,刚要屈膝坐下,只见关书记用手中的铅笔指了指离他最近的那个座位,她迟疑了一下,慢慢地走过去坐下,脸不由得又红了。

关昊此时也正在饶有兴趣地看着眼前的人,见她只比原来挪近了一个座位,忽然来了捉弄她的兴致,手中示意她坐近些的笔一直没收回,直到她听话地坐在离自己最近的座位上,才满意地收回笔,嘴角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他就搞不明白,这年头的女人,有几个还动不动就脸红的?

“还能看出来哪是你的原文吗?”关昊将桌上的稿件递给她。

她接过一看,就从满满的一页打印纸就不难断定,这篇稿子已经不是她最初给古局长的那篇了,尽管有些语言还是她的原话,但都被别的文字展开了。

一篇配发的言论,她是绝对不会写这么长的?

她不知该怎么回答,承认不好,否认也不好。

也许,她用不着说什么,因为关书记已经知道了这不是她的原文。只是,他怎么就这么肯定,这么的洞悉一切呐?

035。相信你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关昊是谁呀?

他上任看过的第一篇稿子就是夏霁菡写的,他当时不放心县级台记者的水平,怕记者掌握不好分寸,给他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他要求,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宣传的稿子,只要涉及到他,他都要亲自审阅。当时觉得夏霁菡的稿子比较得体,以后又看过她的几篇稿子,觉得都比较贴切、准确,话说的也得体,所以以后电视台的稿子他基本不再审阅。

直到有一天赵副书记交给他一篇稿子,他才感觉到有些事情并不让他放心。

他冲动地给古局长打了电话,因为他感到有时培训记者比培训他们局长要直接,这也是他直接给报社和电视台记者开会的原因。

不过刚才说出批评她的那几句话后,关昊忽然意识到,这篇稿子已经不是这个小记者的原稿了,里面有明显的“润笔”痕迹。

很显然,他批评有误,因为稿子的风格不一致。况且,他几乎每次遇到记者都不厌其烦地重申自己的观点,他不相信他们就那么木讷,那么的没有政治敏感。

关昊就是关昊,及时地调整谈话方向,可跟个女记者不说稿件又说什么呢?

夏霁菡看完了自己的稿子,就明白了关书记不满意的原因了,可她也不能说什么,既然书记明白怎么回事,一切就不用解释了。想到这,她抬头看了一眼关书记,说:“稿子我先拿回去,一定按您的指示改,改好后再请您重新审阅。”

“不用审了,相信你,只要你改好就行了。”

话一出口,他就觉出了不妥,广电局长和市委副书记润笔都不行,凭什么这么相信一个小记者,可又凭什么不相信这个小记者?他也说不清;反正他相信她能把握分寸。

其实,关昊大可不必这么费事的跟作者直接谈,把意见跟赵刚和古时说甚至跟秘书说一下就成了,在这件事上,他的确有些“假公济私。”

“那我就不打扰您了。”

夏霁菡站起来,就要往出走。

“你是本地人吗?”不等她走出去,关昊问道。

“不是,江苏人。”

“江苏什么地方?”

“无锡辖区的一个小镇。”难怪长得如此白皙、清灵和娇嫩,南方的气候就是养人。

“哪儿毕业的?”他很奇怪自己为什么问得这么详细。

“浙江。”

“是Z大吗?”

“是。”

Z大是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当年在南方省工作期间,他还到过这所大学搞过调研。

“你对督城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了解吗?”关昊依然坐在皮椅上,手轻轻地敲着桌面,饶有兴趣地看着她。

036。暗生情愫

“恩,知道一些,上学时他就给我普及他们家乡的历史,来到督城后,就有意识的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情况。”

夏霁菡看了一眼关书记,见他正在认真听,就接着说:

“特别是到了电视台后,我负责的那个专题是《督城纪事》,节目的定位就是介绍督城的名胜古迹,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几千年历史文化血脉,使广大观众知督城、爱督城、奉献在督城。”

她普通话讲得很好,音质轻柔圆润,语速平缓,还算镇静,和她胆怯、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