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1/4页)

只这轻微的战栗,就被关昊收进眼中,他对李俊说:“回去吧,看看林嫂做什么好吃的。两位记者也不要走了,吃完饭咱们一起回去。”

市委书记这么夏霁菡和单勇当然只有服从的份儿了。

林嫂,是关昊这次下乡包村的房东,如果市里没有公务要处理,他一般都会来这里过夜,有几次的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都是夜里召开的,老百姓也都习惯了这个特殊村民,经常来找他答疑解惑。

所以这个村的创建工作特别顺利,老百姓特别拥护和配合,并且对村子的长远规划提出许多合理化的建议。

沿着一条干净的典型的北方农村的胡同,他们拐进一个典型的有着青砖雕花门楼的农家院,刚一迈进院门,一股诱人味就扑面而来。

003。忆苦思甜

李俊乐呵呵地说:“林嫂又给您焖鱼了。”

关昊也舒展开眉头笑着说:“肯定还有贴饼子或者是糊饼什么的。”

他回头看了一眼夏霁菡说:“今天要委屈两位记者和我一起忆苦思甜了,这可是地道的庄稼饭啊。”

夏霁菡一闻到那浓郁、醇厚的焖鱼味,就禁不住地抿了抿嘴唇,她最喜欢吃地道的农家饭菜了,尤其是北方的农家饭菜,浓浓的,把所有的味道都做到了极致。

关昊回头话时,正看见夏霁菡馋的抿嘴唇,那诱饶嘴俏皮地一抿,就把他沉睡多日的**激活了,他的心一热,忙扭过头,不敢再看她。

忘了是谁过这样一句话,男女之间一旦有了暧昧,就像阳光下的尘埃,掩饰不住。

关昊刚才的失态,也许别人不会注意,但夏霁菡完全看到了,她的脸也不自然的了,心跳加快,她不得不放慢脚步,走在后面,掩饰着心慌意乱,故意东看看西看看,别,这一转移注意力,还真有效果,因为她被这个院吸引住了。

由于稻园处在稻乡的腹地,每家的宅基地都不大,林嫂家的也一样,尽管院落面积不大,但却被主人布置的井井有条,收拾的干干净净。

三间北房,东西各两间配房,中间的天井搭了一个巨大的葡萄架,整个院子又被一道半人高的花砖腰墙隔开,腰墙的平台上摆满了各种盆栽的花花草草,腰墙外边有一片空地,四周种着爬山虎、银翘等攀援植物,仅靠临街的院门旁有一颗粗壮的垂柳,冠盖成荫,这是我国北方特有的民房格局。三座房子的台基全是不怕碱蚀的白石头砌筑而成,抹灰勾缝,上面是蓝砖到顶,木结构人字脊顶。

这套三合院一看就有些年头了,少也得有一百来年,好多地方都有重新加固的痕迹,因为现在农村盖房都不再用石头砌筑台基了,一来是地下水下降,干旱少雨,二来现在的砖都是机烧砖,不怕碱蚀,房顶也都换了预制水泥板,防雨防腐,不用年年修房顶。

李俊见夏霁菡对林家的院子发生兴趣,就过来:“夏记者对民居有研究?”

夏霁菡不好意思地说:“哪有什么研究,就是比较喜欢这风格,我集邮的邮票中有民居系列,北方的民居和南方的有区别,今天总算见到了实物,而且是典型的实物。”

李俊说:“他们家这房子要是放在一般人家早就翻盖了。”

“那为什么没翻盖?”

“没钱呗!”是林嫂过来了。“要是有钱早就盖新的啦,谁愿意住这旧房子。”林嫂快人快语,话干脆。

“你要是再供个中央委员出来,还没钱哪。”李俊对林嫂的话颇有不屑。

004。市委书记的建议

李俊接着刚才的话茬继续说道:“我们村就他家的孩子最有出息,老大是子,前两年清华大学毕业,现在在加拿大留学,老二是丫头,去年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这两口子是我们全村的榜样,前些年搞运输挣得钱都供俩孩子上学了,哪还有钱翻盖房子,儿女们都有出息了,却苦了自己啦”

林嫂的脸上充满了自豪的笑容。

饭桌摆在了葡萄架下,一盏大瓦数的罩灯悬挂在木架下面,把院照的透亮。这是一桌地道的农家饭菜,咸菜黄豆焖鱼、清炖茄子、干烧扁豆、酱焖饹馇、葱拌豆腐、拌萝卜缨。主食是糊饼,玉米糁粥。

“林嫂,你就住这旧房子吧,不定再过个十年八年的,就有人给你出钱让你白住了。”关昊说道。

“哪有这样的好事?关书记真敢想啊!”林嫂笑了。

“想不到是不行的。”关昊很认真地说:“你看,这房子的砖雕,这四檩八柱,还有这蓝砖白灰勾缝、东西配房,那是典型的北方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