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 (第1/4页)

“我到这里来写稿?”夏霁菡不解的反问道:“从西城跑到东城,比回家还远,时间都耽误在路上了,要是离我们单位近我还能借上光,太远了。”

自从夏霁菡给郑亮写的文章发表在《督城报》上后,她后来又投给了《中国企业家报》,这家报纸是全国发行的,结果还为郑亮引来了一个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混凝土搅拌站,而且市场供不应求。郑亮有心要报答一下这个小记者,怎奈她什么礼物都不接受,请吃饭也不去,正好他买了这块地,开了这家茶馆,据他所知夏霁菡又很会品茶,所以才将自己特地装修的茶室让她参观,并表示了自己的诚意。

他掏出一张金色卡片,递到她的手上,说道:“这是贵宾卡,你有朋友来喝茶,只需出示这个卡就一切多妥了。这里没有现金,只是一种标志。”

郑亮怕她多心,赶紧解释道。

夏霁菡没有接过这张金卡,她说:“郑总,您太客气了,你这里太远,我来不了几回,这卡用不着,我记性不好,这卡放我这里再丢了。我以后来就给您打电话,保证不给您省着。”

郑亮见她执意不要,也不好再说什么,其实夏霁菡不知道,这张卡不仅在郑亮的茶馆可以使用,而且在督城各大酒店、超市、商场甚至高尔夫球场都通用的代金卡,卡值为一万元。

这时,她的电话响了,是古局长。她只好跟郑亮告别。

郑亮送她回到台里,下车分手的时候和她握了下手,说:“我的企业要晋升一级资质,有时间帮我整整材料吧,然后好好宣传一下,新闻、专题、报纸、广告全上,抽时间帮我策划策划。”

夏霁菡面露难色,他说的这些除去电视新闻外,几乎都涉及到成本预算,例如广告,包括电视专题甚至报纸,只要涉及到费用,她就比较头疼,于是说:“这些您还是找一个靠得住的人去谈,因为涉及到费用,我向来对数字不敏感……”

“你就是靠得住的人,你先忙你的,过两天我找你。”

没想到性格内向,甚至有些腼腆的郑亮,居然一反常态,表现出了十足的霸气,是不是成功的男人都这样,无论是草根还是苇根。

夏霁菡来到古局长的办公室,古局见她进来就说:“小夏,稿子我让小马给市委送去了,我几乎没改,写的不错,让领导们改吧。”他顿顿又说:“那张表你抓紧填,要盖好几个章呢,争取年前办完。”

“谢谢古局,我会抓紧的。”她知道了是关昊从中斡旋,也就没了开始时的激动。

脚本当天就通过审定,夏霁菡又根据脚本的内容,写出了详细的拍摄提纲,兵分两组,只用了两天时间,基本完成了拍摄任务,与此同时,夏霁菡比较后,请示古局长,电台里一位男播配音。所有跟夏霁菡合作过的人员,包括摄像、配音、制作的,都知道她工作认真,有创意,所以他们也都认真对待她的稿子。四天后,赵刚和任志来到了电视台制作室,第一次观看样片,提出几处小改动后,拷盘,准备让关书记最后把关。

经过一天多的耐心等待,终于等来了关昊的批示:“请古局立刻安排播出。”

夏霁菡松了一口气。熬了两夜,终于完成任务,她想回家补充一下睡眠。

每一次做完专题片,她都有被大赦的感觉,脑子里的东西都被掏空了一般,只有充分睡眠,才能弥补亏空。这时,她的电话响了,是郑亮。“夏记者,你忙完了吗?”说他声若洪钟一点都不过分。

“刚过审。”夏霁菡说。

“那可不可以帮我忙活忙活了?我这事也急呀。”

“您是说企业晋级的材料还是宣传策划的事?”

“宣传的事倒不急,是晋级的事。”

“可是我不太懂呀?”夏霁菡有些为难。

“你哪能都懂啊,那就没有我们活着的份儿了,你就给看看我们整的材料,润润笑,年年招人,没一个会写材料的人。”他依然声音洪亮,大声的说。

“那好吧,什么时候?”夏霁菡答应了。

“你要是现在没事的话,我派人把材料给你送去。”他还是真急了。

“好,我在单位等。”

夏霁菡收了线,合上眼,连打了两个哈欠,刚要合上嘴,猛然发现嘴里伸进一根手指,是单勇。

“你不怕我咬断你的手指。”

“那你就补充一点蛋白质。”单勇扮了个鬼脸,突然小声说:“于婕在K歌呢,给你打电话总占线,叫咱们过去,晚上有人请吃涮羊肉。”

“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