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页)

虽然身体虚弱,可莫莉依旧坚持要陪萱儿读书,比起之前,莫莉花在读书习字上的时间更多了,而且也更加用功。每每遇到晦涩难懂的文章,不便问夫子的,便常常请教三爷。三爷不仅教她抚琴,而今连那诗赋文章也一并的开始授教,成了名副其实的师傅。

莫莉聪慧用功,到了这一年的八月,夫子教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已经背默自如。虽然字写得不是很好看,不过倒也端正。而三爷私下教她的《声律启蒙》,却成了每日里和萱儿玩乐猜谜的好题材,俩人一对一句,抑扬顿挫,虽不解其意,却玩儿得不亦乐乎。

这一日傍晚,莫莉同萱儿正在院子里的石桌边写纸条,将《声律启蒙》上下两篇的三十个题目写出,然后揉搓成小纸团,放到一个锦盒里,混乱了,再伸手去摸,摸到哪个背哪个。萱儿是跟着莫莉学着背《声律启蒙》的,因而不是很熟。她一副紧张兮兮,胆怯恐惧的模样,眼睛骨碌骨碌的转着,小嘴半咧,小手在盒子里划来划去,磨蹭了半天才从里面颤颤的掏出一个皱巴巴的纸团。

“别怕嘛~~背不出来大不了挨罚喽~~”见萱儿那般可爱的模样,莫莉在一边半眯着眼,笑意盈然的吓唬她。

“好险哪~~”萱儿小心翼翼的打开纸团,看到上面写着的上卷第三篇,不禁长舒了一口气,粉嘟嘟的小脸露出灿烂的笑容。于是“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带着童音,神气十足的背了起来。刚好背到最后一句“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还没来得及让莫莉摸呢,三爷边拍着手,边笑着走进来。

“萱儿好聪明,背得比你四叔和悦馨姑姑都流利,改天让她们见识见识,羞羞他们。”

得了夸奖,萱儿美得合不拢嘴,侧头对莫莉道:“莫莉呀~~你要快些教我背下篇的,我还得给四叔和悦馨姑姑表演呢~~”

“好~~只要萱儿想学,咱们就一起背。”

三人正说着话,小铃铛凑了过来,冲着莫莉道?:“我刚送到厨房一锅山药芡实野雉汤,等会吃饭的时候你多喝些,那可是三爷托人特意到山里猎的雉鸡。”

莫莉急忙冲着一侧的三爷道,“师傅,您不用再为我费心了,我都已经好了。”

“好了还这么瘦,萱儿都快赶上你了。”三爷说着牵起莫莉的手握了握,“还是这么凉,哪里就好了?!”

莫莉急忙的抽出手,转移话题道:“师傅,您上次说托人给我找的关于茶的书,找到了吗?”

“今儿下午才给我送来,我这不就急着给你拿来了。”三爷说着,从袖笼里掏出一本蓝色封皮的书。

“《茶经》,”莫莉接过书念到。

“这是关乎茶事最早的一本也最著名的的一本书,著此书者陆羽,被世人尊称为茶神。书里很详尽的介绍了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等。”三爷简单的给莫莉介绍道。

“谢谢师傅~~”莫莉的脸颊晕上了一点微红,露出久违了的灿然笑容。她如获至宝,小心的将微微皱起的一个书角抚平。

“莫莉,为什么对茶事那么感兴趣?”三爷若有所思的问道。

“不知道,就是喜欢。”顿了顿,莫莉复又道:“也许是从小在茶园里长大的原因,闻到茶的味道就觉得特别的高兴。”

“小丫头,”三爷宠溺的抚了抚莫莉的头,“就知道你喜欢,好好读,学会了给师傅泡茶去。”

三爷带着小铃铛走后,莫莉服侍萱儿用过晚餐,和卢妈一起到厨房吃饭。可能是心情好的原因,竟然喝了两碗小铃铛带过来的鸡汤。撑得小肚子鼓鼓的,卢妈见了是又好气又好笑,见她走路都费劲的样子,也没用她收拾盘盏,只哄她到院子里走走,消食去了。

莫莉却是急不可耐的奔回屋子,点燃灯烛,捧着陆羽的《茶经》,一页页翻阅开来。

陪萱儿读了几个月的书,虽说认识了不少字,可是一行行的读下来,依旧是有许多不认识的字,前后意思贯通不了,倒急得冒了一脑门的汗。于是只好通略的看了一遍,见这书分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分别是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于是找来纸笔,从上卷的第一篇看起,将遇到的生僻字,不懂的词,依次抄下,只待第二天向三爷讨教。

白日里要陪萱儿去读书,还要哄着萱儿戏耍,再刨去做杂事的时间,莫莉能够认真研读《茶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