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刘太太说着训斥的话,眼泪又掉了出来。

寇彤好生安慰了刘太太一会,才回到家中。

转眼间就到了年底,寇彤已经跟着老者学习医术整整一年了。

寇彤的生日在农历十二月十六,这一天正是她整十四岁的生日。

苏氏起得很早,给寇彤下了一碗寿面,又从箱子里拿出一个祖传的玉镯,算是给寇彤的生辰礼物。

寇彤一口气将那根长长的面条吸到嘴里,匆匆咀嚼了几口就咽到肚子里。

“真没有想到母亲居然有这样的好东西!”

玉镯通身碧玉,像一汪绿莹莹的水一样缠在寇彤的手腕上。

“那当然,这可是祖传的!当初你发烧,我差点就把它卖了!”苏氏感叹道。

寇彤将手上的玉镯捋下来,交给苏氏,道:“母亲不用叹息,自打我跟着师父行医之后,每个月都有患者给诊费,虽然不多,但是却够我们花费了,以后咱们再也不用典当东西了!还有母亲之前典当的首饰,都可以慢慢赎回来了!”

苏氏接过玉镯道:“你渐渐大了!这东西颜色嫩,很适合你戴,你交给我做什么?”

“母亲!”寇彤笑道:“我可是大夫,要给人诊脉、开方子、抓药的,这手上戴着东西像什么样子?没得让人家笑话,若是磕到碰到弄坏了也不好啊!我又不是娇滴滴的大小姐,用了不了这个。母亲,你替我收着吧!”

苏氏想一想,觉得寇彤说得有道理,就没有勉强:“我先替你手着,这行医也不能行一辈子,你总有一天要嫁人的,到那个时候你就用得上了!”

寇彤听了心头一跳,不由想起郑世修来。

她记得,自己跟郑世修是婚约的。虽然对方已经不承认了,但是母亲却一定还放在心上呢!要想个办法让母亲放弃这门亲事才对!

寇彤看了看天色:“呀!又下雪了!我得赶紧去了,要是晚了,师父会骂的!”

她一边说着,一边穿上棉衣,戴上斗笠,朝外走去。

路上来来往往的都是行人,有许多小孩子,在街上欢呼雀跃:“下雪咯,下雪咯……”

大人却一把拽过小孩子,一巴掌打在孩子的头上:“赶紧回家去,淋湿了衣裳,可没有得换!若是得了风寒,让你吃药的时候没有蜜饯!”

小孩子回头羡慕地看了一眼其他孩子,悻悻地被大人拉回了家。

街西头像往常一样,搭着几个简易的草棚!其中大部分空空如也,地上胡乱铺着一些破旧脏乱的棉被与稻草,那些乞丐、穷人都朝着其中的一个草棚走去。他们手中拿着碗,一个一个接一个排成队,从街的这头,一直排到镇子外面去了。

而队伍的顶端,冒着袅袅的炊烟,让人看着就觉得驱除了身上的寒意。寇彤知道,一定是刘太太像往年那样设粥棚,救济贫民了。

寇彤沿着队伍,一直朝西走,看到旺根媳妇正拿着一个大铁勺子,站在粥锅旁边给人们派粥。

看到寇彤,她举着勺子跟寇彤问道:“小寇大夫,你又去跟老神医学医术啊!”

“是啊!”寇彤朝她点点头:“旺根婶子,您辛苦了呀!”

“是呀!”那些贫民这才反应过来,纷纷朝着旺根媳妇道谢:“就是!旺根家的辛苦了!要不是你,我们哪能吃上这热气腾腾的粥啊,估计还在挨饿呢!”

“还要多亏刘太太呀!真是菩萨心肠,今年又救了我们啊!”

在赞扬声中,旺根媳妇笑呵呵的,干得更卖力了!

寇彤听得分明,出了赞扬声,还有人窃窃私语:“刘家少爷怎么还没有回来啊!听说是死在外面了!”

有人接着话说道:“不能吧!若是死了,刘家一定办丧事的吧!”

“现在下落不明,跟死了有什么区别呀!”

“刘太太也是可怜,听柯大夫说,那个杨姨娘怀的可是男胎!现在都已经五个多月了吧!”

“说起柯大夫,现在他可发财了!自从他给了刘地主宜男药,可得了不少钱吧!”

“可不是嘛!听说是贴肚脐的膏药,一天一帖,一帖要一吊钱呢!寻常人家,哪能用得起呀!”

“你不说我还没想起来,这柯大夫有好几天都没有看见了吧!”

……

听了这些话,寇彤的脚步放得慢了:不知道刘达怎么样了!这个年对于刘太太来说,一定异常难过吧!

出了镇子风就大了起来,寇彤拢了拢身上的棉袄,加快了上山的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