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部分 (第1/4页)

合着百姓的哭诉,硬是让光武军将士速度有降了一豪。

面对着压了上来的无数大军,这些难民被他们手中兵刃刺得双目都几乎盲了,感受着刺骨地寒气。很多人心中抽搐却没有任何退缩。他们面上无悲无喜,他们的悲难早已经从泣血的悲呼中抛洒到了整个天地之间,冻结了整个益州各阶层的心。即便无法改变地死在此处,百姓也会永远记得李光弼,记着光武军是一支怎么样的军队。就将冲击到难民群中。李光弼突然沉静了一下,传达下了退兵的命令。让段秀实大大地松了口气。留守的光武军将士的心头,更像是搬开了一块巨石齐齐地松了口气,让他们屠杀手无寸铁地己方百姓,还要背负上叛逆之名,其中的沉重可想而知,命令很快就被传达了下去。

清脆的金属鸣叫声让所有人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让叶护素名高举的双手停滞在空中,深怕自己的举动引发战争。光武军大军前锋几乎帖着难民们地身躯停了下来,席卷而来狂风甚至让一些身体虚弱的人刮倒在地,然而整个益州却齐齐地舒了口气。来!”李光弼只觉得心中憋闷异常,重重地冷哼了一声道:“哼!本帅倒是要看看赵飞龙在耍什么鬼主义?”

如今的局势根本就超脱了李光弼的掌控,双方的较量根本已经转移到纯粹的武力之外,在战场上有时候威慑力比战斗力还要重要。而这种更多靠战争之外因素决定的事情,李光弼并不在行。

在说话之间,听到命令之后,一万多名光武军铁骑已经犹如落潮时的潮水般迅速地从城墙前队伍整齐,训练有素地退了回来,留下一堆全身力气毫尽而瘫倒在地上的难民。

叶护素名亮出了底牌,让李光弼确定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龙腾军主力还在益州,而且益州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控制。这圣旨只怕就是赵飞龙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产物,只是当初国师情报称宫廷禁卫依托皇宫设施至少应该能抵抗三日,陛下怎么会如此快就落到赵飞龙手中而自己却毫无所知呢?这被动也太大了!难道国师也已经变章?

作为大军主将,身经百战的李光弼显然明白大军的气势已经被夺,加之目前城内局势不明,他还真不敢就这样贸然发动攻击。除非他不想要自己的家人,决定叛变,否则如今局势他只有停手,何况李光弼的满门老小此时也全都在益州城内。

段秀实听着李光弼的语气微微皱了皱额头,不过将李光弼一脸煞气,沉下眼帘没有说什么东西。他知道李光弼刚硬近乎冷酷的内心已经受到了这些灾民质问的影响,虽然他不愿意承认,但是他仍然被这些弱小的百姓所服了,因为那是自己王国的子民。然而同时李光弼显然将这些难民的出现看作是赵飞龙对他的挑衅与羞辱,而心中无比的羞愤。

—第四百九十四章 … 世界之都—

益州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段秀实虽然具体并不清楚,不过他很快就在心中推测出了一个大概,赵飞龙只怕是要救济这些难民。这个念头让段秀实在心中对赵飞龙产生了点好感,毕竟此人做着原本朝廷都束手无策的事情。

百姓无罪,影响段秀实最重的思想,便是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在他的心中,掌天下者能让百姓过上国泰民安的日子,才是一个好皇帝。在君臣、父子伦理道德的社会中,段秀实绝对是一个异数,他对儒家精髓思想解读非常的深。

踏踏声中,御龙傲天一行十六骑在万军面前毫无惧色,刚毅沉着的脸庞在明晃晃的刀海剑山之中看不出有任何的胆怯,护送着勉强看起来还算平静的新任大内总管李德成朝李光弼驰骋而来。踏踏清脆的声音,合着人们的呼吸,敲击在所有人心头,在刺目的阳光之下却感受不到一丝温暖,这怪异的差别让人烦躁。

整个战场与刚才的沸腾相比已经相对静止,光武铁骑犹如泼在玻璃上的水动作有秩地很快全部都收了回去。在战马不安的抬踢跳动中,所有人的目光随着他们的行进而转移着,毋庸置疑,此时双方所有人的眼睛都放在了这十七人的身上。

经过一翻折腾,光武军仿佛是泻了气的皮球,已经失去了原本凶神恶煞的样子。此时他们更多的是对局势的关注,毕竟有很多将领的家眷,随着圣驾一起来到的益州为质。可以说,赵飞龙此时不但占据着正统之名,而且手中掌握着大唐军队许多将领的家眷,他有足够的筹码,让天下大军尽快地收回到手中。

这一幕让人仿佛回到了一个多月之前地吐蕃,同样是以少胜多的长途奔袭。改变了整个局势,让原本需要漫长的对决,很快分出高下。不同于吐蕃内部兵力悬空,大唐是在柔然主力大军势不可挡的推动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