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 (第1/4页)

她可从没经历过这样的攻防战,在此之前,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攻城拔寨是在十年前的查理镇,此后虽说也有战斗,但大都回归野战状态。这些年来她没少看韩洋和艾翻译地中原兵法,深深被其中玄奥的策略所震惊。虽然有所领会,但毕竟比不上实战,如今有能人在为什么不用呢?

王珏心中暗自赞叹,起初他还担心蒙安娜经验不足会指挥不当,现在既然交给自己来指挥,那可以放心了!

十二尊大炮的炮筒缓慢向上抬升,反射着黝黑的金属光泽,待得法国人冲进射程的时候。炮兵迅速点燃火引。

剧烈的炮声回荡在犹他城头,除了华人士兵,其他人无不面露惊色。巨大地炮弹落到法国人中间后瞬间炸裂,无数铁丸弹片齐飞。法国阵营立刻向冰雪消融般缺少了三块,但很快就被汹涌的人潮填补上来。巨浪般向犹他城冲去。

蒙哥马利将军卖面沉似铁,他早就见识过这种华印造的火炮,重量和射程都不如红衣大炮,但威力惊人,尤其是在一英里到二英里内。他没有想到一个偏僻的犹他城也安装了这种火炮,转念想想以比尔国王的心思缜密,他不可能忽略犹他城的防御的。

事实上这种开花弹在中国南宋时期就已经有了,华印帝国的兵工厂不过是对火炮地口径和炮弹推进的火药用量进行了一些调整,从而让这种火炮发出的炮弹威力能够达到最大。

随着法国士兵的推进,犹他城地天赐炮兵不断调整炮耳,进行定位,同时熟练地将不同分量的弹药装填进火炮,继续向着法国人猛烈轰击。

这次长途奔袭,蒙哥马利为了强调突然性,舍弃威力巨大但同样很笨重地火炮,炮兵团现在使用的大都是射程在一英里之内的,架在炮车上,这进一步限制了火炮的威力。饶是如此,四十多门火炮同时向犹他城轰击,造成的动静和损伤却依然很惊人。几轮对轰之后,犹他城头的守军已经淹没在尘土和硝烟中,距离大门右侧的一块城墙像喝醉一般摇晃几下,最后轰然倒塌。

不待王珏下令,他身边的一个卫兵已经主动请命,下去组织人员用沙袋将缺口封住。沙袋是早就预备好的,

成了天赐军招牌式的防御法宝,一千民夫冒着炮火,塌的地方砌出一道更为宽厚的“城墙”几只压缩水管将水不断像上面喷水,试图让这面墙更加稳固。

密集的枪声骤然响起,无数天赐军城头弥漫的硝烟中钻出来,通过射击孔向逼近的法国人疯狂射击。一时间子弹乱飞,炮弹不断轰击在城墙上,落在城头的掩体上,十几个天赐军被炸得高高飞起,最终跌落在城墙脚下,惨不忍睹。

蒙哥马利将军看着远方重新竖立的城墙,眉头紧皱。这是他第一次见识到天赐军的沙袋战术,在此之前他只是听说,西班牙人、弗吉尼亚人、新英格兰人先后被这个战术阻挡在胜利之外,难道法国人也无法逃避这样的宿命?一旦让犹他城内的民夫有充分的时间布置出巷战的阵型,那将对法国人更加不利。想到这里蒙哥马利更加觉得迂回的骑兵队能否突破十分重要,他再次将千里镜对准城头上的最后一个角楼,而后传令炮兵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角楼轰掉。

城头的四个角楼倒塌有三,最后的一个此刻摇摇欲坠,支撑的几根木桩已经开始燃烧。作为综观全局的制高点,这个角楼不能在放弃了。楼上的旗官仿佛已经完全脱离了战场,冷静关注法国人的动向,不断打出旗语向各地守军汇报情况。当他发现一只法国骑兵试图绕到南门偷袭的企图后,立刻果断地挥舞着旗子。

蒙安娜和王珏对视一眼,前者抽出骨刀,带着二百亲卫迅速向南城门移动。就在蒙安娜刚刚离去,她的身后传来一声剧烈的响声,最后一个角楼在敌人密集地炮火中倒塌了!

“当啷”一声。一只熏得有些发黑地小旗杆掉落在蒙安娜的面前。蒙安娜俯身捡起这支旗杆,握在手中,不发一言向南城门冲去。

看着角楼慢慢倒下。王珏脸上闪过黯然的神采,忽然一震剧烈地颤动从脚下传来,他险些摔倒在地上。饱受炮火摧残的城墙再次倒塌,而且是三处!法国人好像找到排泄的洪水般向着三个缺口涌去。

炮兵急忙将角度校正,用开花弹近距离轰杀敌人,火枪手和弓箭手也纷纷锁定三个缺口。展开密集射击,并不断将震天雷扔下去,一时间杀得法国人人仰马翻。掩体后的民兵将装满火油的小布袋纷纷向城墙下的敌人砸去,同时十几个弓箭手射出火箭,引燃四处迸溅地火油。熊熊大火燃烧起来,形成不规则的形状将敌人笼罩。法国士兵乱做一团,身上着火的人慌乱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