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 (第1/4页)

“不错,正是这样,”信长赞许的点了点头,“所以,我是不会给武田家这个名义的……你曾经向我建议送足利义周前往甲斐,让武田家有插手关东事务的名份,但是看来信玄是另有打算啊”

“是。是臣下看错了武田家的意图。”我低头说道,“那么金吾大人(义周官居左卫门督,唐名金吾大将军)就没必要前往武田家了。”

“那是当然,”信长点了点头,“既然武田家另有图谋,义周就先留在畿内吧”

……,……

虽然众人都觉得信长应该主动去觐见新任将军,他自己却没什么动静,只是做着自己的事情。处理军机,安排防务,接见豪族等,前天甚至还举行了一场上规模的茶会,邀请今井宗久和连歌师里村绍巴主持,几位重臣悉数被召回京都,参加这难得的盛会。

到了十月二十三日,将军那边失去了耐心,细川藤孝主动前来,邀请信长及几位重臣次日前往作为义昭仮御所(行宫)的本圀寺,欣赏能乐表演。

我知道,这是足利义昭和细川藤孝主动约见信长,想弄清他的心意了。

要说义昭的话,算是个知恩图报的人,虽然最近发生了几件不愉快的小事,但是他对信长的感激却是实打实的。当初三好长庆过世后、三好家竭力想要拿到的管领代一职,他是诚心诚意的想要交给信长,由信长帮他治理畿内。

可是,信长和他的想法却大相径庭。信长想要以武力彻底统一全日本,义昭却只想维持室町幕府的旧有格局,保住足利家作为天下武家栋梁的地位,将军的归将军,大名的归大名,最好是恢复到应仁之乱前的状态。至于彻底统一日本,那是连室町幕府最杰出的义满将军都没能完成的事业。

这就是两人之间的根本分歧。

这个时代的大名,绝大多数都是和义昭一样,考虑的是自身家族的地位和影响力。其中处于顶端的三管领家,斯波家已经完全没落不提,其余两家大概都抱着依靠义昭复兴本家的想法。

以畠山家为例。应仁之乱前,畠山家分为两支,一支是河内、纪伊的宗家,因为家主世代担任左卫门督的职位,按照唐名,就是金吾大将军,所以又称为金吾家;另一支是能登畠山家,家主世代担任修理大夫,按照唐名称为畠山匠作家;到了应仁之乱的时候,因为宗家的畠山政长和畠山义就争夺家督,结果宗家分裂为尾张守畠山政长的尾州家,以及上総介畠山义就的総州家,至今没有恢复,所以也就失去了争夺管领之位的资格。

如今総州家的畠山尚城没落,畠山高政终于看到了恢复宗家的曙光。等到义昭逃到南近江,他立刻就把作为继承人的弟弟政赖送到了义昭身边侍奉,并拜领偏讳,改名秋高,前一阵又随着义昭改名昭高,然后成功的获得了左卫门督的官职,只是因为尚未接任家主而没有取得位阶而已。

细川家的情况更为复杂,宗家是世任右京大夫的京兆家,目前家主是长期作为三好家傀儡的细川信元。一直在义昭身边侍奉、俨然第一心腹的细川藤孝,不过是和泉上守护家的家主而已,家格在他之上的还有仅次于上屋形京兆家、被称为下屋形的阿波细川家,作为京兆家分家的典厩家和野州家这三支,另外还有和泉下守护家、備中守护家、淡路守护家和奥州家这四支与他同格。

但是到了现在,宗家的细川信元长期作为傀儡,没有任何势力和威望;下屋行阿波家的细川真之被三好长治架空,还与幕府敌对着;典厩家的细川藤贤在松永久秀手底下干活;野州家担任備中浅口郡分郡守护的细川通重已经丧失力量,不久就要依附于毛利辉元,做着他当管领、辉元当管领代的白日梦;淡路守护家、下和泉守护家已经绝嗣;奥州家的细川辉经,嗣子乃是由经义辉将军指定的、细川藤孝的长子熊千代(细川忠兴)……以细川藤孝目前的地位和影响力,很可能由他本人出任管领之职,然后在细川家内部重新洗牌,再行确立宗家。而这也许正是藤孝现在的想法。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把信长推上管领代的位置,在依靠他遮风挡雨的同时,也将他纳入幕府的统治体系当中。

因为这个缘故,细川藤孝是目前最想获得信长支持的人,也是最急于将信长推上管领代位置的人。由于信长本人不主动,他只好绞尽脑汁,想出了这个利用观赏能乐来进行非正式会面的主意……

二月二十四日晚,信长带领佐久间信盛、柴田胜家、森可成、我、丹羽长秀、村井贞胜六人前往京都六条的本圀寺,观赏将军举办的能乐表演。

以这个时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