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第1/4页)

近半个月的日子里,我一直留在养宜馆陪小夏,有时侯也和近侍去附近山间打猎,捉一些野味来给小夏补身子,或者带着千手姬去附近爬山,和柳生严胜学习和切磋剑术,日子过得十分悠闲。有两次秀景派人送来公文,我看了看,并不是要紧的事,就直接打发使番交还给秀景处理。还有阿波的几家小豪族前来求助,我也没有接见,直接写了字条让他们去找细川真之。

这样没有政务、军务打扰,完全放松的时光,我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享受过了。小夏自然也很高兴,从离开土佐起,我就没有这样全心全意的陪过她。

只可惜好景不长,信长的命令很快就到了,让我尽快前往京都,和丹羽长秀处理一些中枢的事情。主命难违,我不得不离开了养宜馆。

丹羽长秀人在若狭,接到岐阜的命令比我早,行程也比我短一些,我到达京都时,他已经在本能寺定性院住了好几天。定性院是本能寺塔头七院的第三院,仅次于信长自己居住的惠升院和织田一门众所居住的莲承院,信长命我们在这一院理事,足见他的重视态度。

我才在院中客殿的偏厅住下,另一边偏厅的丹羽长秀就来拜望我了。

说起来,这几年我先是居北伊势,然后又去了淡路,而丹羽长秀一直在京都及若狭,很少有相处的机会。这次一起处理中枢,是从清州共事后的头一遭。

想到清州的往事,我忍不住有些怀念。那时我才刚到织田家不久,丹羽长秀和前田利家、佐胁良之帮了我不少忙,凭着他们的好意,加上自己的努力,我最终成功的在家中站稳了脚跟。

当然,友谊和利益都是相互的,通过和我的交往,他们同样也因为我而受益不少。前田利家落难那会,家中多亏了我的照拂;佐胁良之要不是我,现在不仅无法成为一方重臣,说不定已经被赶出织田家;至于丹羽长秀,我提议开设的撰钱屋,让他获利极多。

撰钱屋这一项举措,是织田家在领内推行最广的政策兼生意,这宗生意越做越大,情况越复杂的地方,运营得反而更加良好。在清州、津岛、岐阜、热田、京都和堺町,都有撰钱屋的存在,另外还有我的三重町、长野藤敦的安浓津町、武田信孝和丹羽长秀的小浜町。北伊势的宇治山田町,虽然属于伊势神宫的神领,依然有织田家开设的撰钱屋在运营,制度上大致和其余地方差不多。

我和丹羽长秀作为最初创设人,原本享有撰钱屋一成的收益。分封出去之后,各自的份额收归信长,但是各自领内分屋的收入不再上交。丹羽长秀的小浜,和朝仓家的敦贺是若狭湾的两大港口,是东、西日本之间的海上要冲,商业十分兴旺,小浜的撰钱屋,每年为丹羽长秀带来的收益高达数千贯。

这一份利益上的渊源,一直是我和丹羽长秀关系亲近的重要原因之一。

见面之后,丹羽长秀和我一样,都显得十分热情。两人讨论了不少事务,一说就是大半个时辰。其中,丹羽长秀说得最多的,也居然是撰钱屋,但他的出发点和我所想的不同,提到的主要是撰钱屋运营中出现的麻烦。

'奉献'

第一百零四章:布政中枢(中)

第一百零四章:布政中枢(中)

永禄十年初,信长迁到岐阜,将津岛划入清州奉行治下,将热田划入岐阜奉行治下,设置了清洲、岐阜两大城町奉行。(手打小说)为了方便计量和管理,他特别颁布了一项法令,规定领内所有的税钱、役钱,都必须以金银或者永乐钱交纳,不再接受各地私铸的鐚钱。这个政策实行了三年多,确实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促进了城下町的发展和撰钱屋的兴隆。

可是,一些问题也渐渐的出现了。例如说,由于法令的引导,各领主、寺社和普通的町众、领民都偏好于使用和储备永乐钱,鐚钱遭到了一致的排斥,这样一来,立刻造成了供应短缺,永乐钱严重不足,对领内的经营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有好几位奉行都建议主公废除这项法令,但是主公一直不同意。”谈到这个问题,丹羽长秀显得十分担忧。

我点了点头。这个问题山内一丰也曾经提到过,但是后来被我解决了。现在丹羽长秀向我提出来,应该有进一步的意思吧?

果然,丹羽长秀前倾着身子,关切的向我问道:“据我所知,三重町一直没有这种困扰,似乎还有不少人专程去三重町兑换永乐钱……这是什么缘故呢?”

我笑了笑:“其实,永乐钱短缺是有的,但是后来我采用两种方法,大致解决了这种麻烦。第一是从四国调集永乐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