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 (第1/4页)

对了,听他这么一说,我才意识到使者还没有禀报孩子的名字啊……我转过头,望向吉良城馆派来的使者。

“这个,”使者拜倒在地,面1ù难色,“禀大殿,因为国主依然在纪伊主持检地,所以公主还没有取名……是胜贺野大人派臣下前来的。”

“周景还在纪伊国?”我感到十分惊讶,“第一个孩子出生,他居然都不管不问?就算不为孩子,也该回去主持领内的秋收啊”

“周景实在是太尽职了,甚至有些自苦的意思,”蒲生宣秀叹道,然后看了我一眼,“……特别是家主继位之后。”

我微微皱起眉头,吩咐信使道:“你马上回土佐,让胜贺野大人请国主回来。”

“是。”使者低头领命,很快离开了庭院。

“哎,看来我也不能多住了,要回去说周景几句才行啊”我也叹了口气,“或许,他是因为我把他调离了九州前线,表现出了一定的压制意思,所以才这样向家中诸人自表心迹……其实真的不必如此,无论是我还是信景,对他都没有什么顾虑的。”

“或许这样也好,”蒲生宣秀见我这么坦然,也就不怎么顾忌了,“无论是您、家主还是周景,行动间都免不了引起众人的格外关注,并且猜测每一个举动的含义。您调离周景,是表示要维护家主的权威;而周景这样恭谨,是表示接受您的决断,并将忠心shì奉家主……这样一来,家中也就完全安泰了吧”

“话虽然不错,却是委屈了周景啊。”我喟叹着摇了摇头。

第一百四十三章:再次布局(下)

第一百四十三章:再次布局(下)

……,……

正如蒲生宣秀所言,随着吉良家的实力和地位越来越高,我们父子几人的行动也越来越受关注,而揣摩我们行动的,不仅有本家的家臣武士,也有织田家的昔日同僚和其余大名家的人。不仅如此,随着我本人的权威越来越重,能够jiao心相谈的人也越来越少,例如上面的那番话,也就是蒲生宣秀等寥寥几人能够说出来,而且还是我先表明了坦诚的态度。其中的原因,一则他和我jiao往十多年,深知我的xìng格;二则作为我的女婿,儿子也和主家的孩子定下缘分,他家作为一门众的地位已经稳固无比,所以就不需要存着那么多的顾虑,也有了资格谈论这些涉及家事的事情。

当然,也不是越亲近越好。例如亲近到周景和义景那个地步,行事反倒就没有那么自在了。这一点,我们同样是非常默契,聪明如周景,甚至还有突然懂事了许多的义景,在人前都表现得非常守礼和谦冲。

更直白一点的说,我之所以那么放手的信任秀景,并且打算让景政辅佐信景掌握家务,除了他们的能力以外,还因为他们的身份。秀景的身份是我同母异父的弟弟,虽然极为亲近,却不是吉良家的血脉,所以不可能取代我的地位;景政虽然是吉良家的孩子,但是他现在过继到支族,想取代信景的话,除非是宗家的信景和分家的周景、义景全部灭亡。

或许该制定一项法度,将各分家、各支族、各谱代的地位、权力和义务确定下来了……

回四国的路上,我一直都想着这个问题,并且依据历史上丰臣政权和德川幕府的做法,规划了一个初步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中,我把家里的亲族分成宗家、御门家和连枝家三种家格,宗家自不必说,御门家则是仿德川幕府御三家的形式,作为宗家绝嗣之后的后备,并且由御门家、连枝家一同决定和审查人选。配下的武家也被分成重臣众、谱代众和外样众三种家格,其中重臣众分为两类,一部分是担任过、或者有资格担任直属备队统领的统领家,战时作为副将或者先阵,一部分是担任过或者有资格担任三大奉行职务的奉行家,战时担任军奉行或者留守;这两部分的重臣众和御门家、连枝家一起主持中枢,必要时作为仲裁者出镇地方;谱代众与之相反,大部分镇守各地,有才干之人拔擢到中枢任职。中枢的事务,则分成两个系统,一个系统是由家主的侧近、右笔等组成的秘书机构,负责协助家主决策;另一个是由御门家、连枝家、家老众、谱代众等组成的政务机构,负责协助决策和实际执行。

这个制度的关键部分,是由御门家、连枝家、统领家、奉行家四方面组成的家老众,以及由三大老和五中老组成的决策层。其中大老负责最关键的军务和财务,并负有最高的监察之权,人选只限于家老众,原则是从家老众的四方中每一方遴选出一位,然后由资历居前的三人担任;中老负责具体的政事和人事,并领有最高的审判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