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1/4页)

杨华道:“其实江东人并非只知享受,这里也是英雄辈出的地方。”

周瑜道:“或许那是以前的事,可现在我的同僚当中,除了鲁肃等少数几人主张抗曹之外,其它人几乎清一色地全都主张降曹,认为曹操必胜!弄得原本是来联合抗曹的诸葛亮也跟着态度暧mei起来,至于主公更是举棋不定!唉,我心情好闷,不知怎样才能说服他们……哎,对了,在我认识的人当中,只有锦川兄你十分肯定曹操必败,却是据何而论?”

杨华自然不能说“本来历史就是如此”,于是想了想道:“这是我卜算出来的‘定数’!曹操秋季起兵南征,就五行说来正好属‘金’。他在新野襄阳一带杀人盈野,所仗持的便是‘秋金’的‘肃杀之气’!但是他没想到江南地域原本属‘火’,火能克金。因此,就五行定数来说,他的军队必然会被一场大火所败!此外,火也可以解释为疾病。《内经》说:‘今夫伤于寒者,则为热病。’入冬以后,他的军队必然疫病流行。‘内火’加上‘外火’,其人焉有不败之理?”

周瑜眨眨眼道:“你说得太好了!可这些道理过于深奥,我自己尚且一知半解,如何拿去说服别人?”

杨华笑道:“你只需鼓动了诸葛亮,他自会替你去‘舌战群儒’!”对这一点杨华还是有信心的。

周瑜却道:“可是这两天他只是与我兜圈子,根本不谈实质性的问题。”杨华道:“他这是在玩弄谈判技巧,争取份量较重的筹码……我们不妨想想,他是干什么来了?明日你只要假意放出风说,现在你也想降曹了,他就一定会先行急起来的。”

“好!今日喝个痛快,明日便去会他!”

……

第二天,周瑜、杨华与诸葛亮相见。周瑜假意道:“锦川兄与曹操有旧,他和我说,曹操其人还是很能知人善任的。我刚添了儿子,觉得人生在世不如多多享受,因此决定降曹了!”

“不可!”诸葛亮急忙劝道,“其它人降曹或可,但公瑾您必有麻烦!”

“哦?却是为何?”

诸葛亮想了想道:“公瑾可知曹操南侵的真正目的吗?他除了想要江南之地外,更想得到的乃是‘江东二乔’。”

“哦?你这番话的根据是什么呢?”

“曹操在许都建造了一处‘铜雀台’,以作为其晚年的栖息之所,准备在铜雀台里揽尽天下美女,其中主要就是‘江东二乔’!这可从他儿子曹植的《铜雀台赋》里得到证明。”

诸葛亮接着吟道: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听到这里奋然起立道:“够了!这曹操也欺人太甚了!竟想公然夺人妻子……锦川兄,看来我们不得不与他决一死战了!”

杨华故意沉吟道:“却不知玄德公方面是否真心与我等一同抗战,前几日似乎没有明朗态度……”

诸葛亮立即击掌立誓道:“我方抗曹之心早定。今后若再口是心非,定当天诛地灭!”

“好!”周瑜说道,“既然这样,就让我们分头行动,由我说服主公下决心出兵抗曹,孔明先生则协助我与群臣舌战,驳斥他们的投降议论!”

诸葛亮笑道:“愿凭三寸不烂之舌,无非雕虫小技而已!”

正说之时,鲁肃进来传讯:孙权忽然收到曹操的恐嚇信,急令周瑜前往柴桑进行商议!周瑜笑道:“时机来得正好,就让我们共赴柴桑!”又对鲁肃说道:“曹操既有恐嚇信,说不定伴有军事行动。我们这支水军原本只是执行训练任务,但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兵贵神速,就请子敬带领他们立即驶往夏口驻防,与对岸的玄德公部队遥相呼应,防备曹军!”鲁肃于是领军而去。

杨华也作了相应安排。他让文姬、甄宓留在庐江陪伴二乔,同时做些情报工作,重点了解曹操实际作战部队的兵力配备。那袁熙留给甄宓的玉佩,里面原来藏着袁氏情报网的特别联络手段,眼下正好能够用上。

他自己则带着武功高强的祝融,随着当今天下无出其右的两位智者,向着柴桑,乘风破浪而进!

杨华傲立船头,心潮澎湃!一场惊天动地的历史转折,就要在自己手中触发了……

四十二章 只欠东风

几天后,众人到达柴桑。杨华周瑜径直入内会见孙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