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1/4页)

杨华想到,野史对于黄月英长像的描述其实是基本真实的,只是用词欠于斟酌,致使后人诸多误会!“黄头深目”其实就是欧洲脸形的金发女郎;“长肚大节”其实是指身材高挑,但古人以女子身材小巧、体态轻盈为美,遇到高个子的异族血统女孩,就缺少形容词了!“肥项少发”之“肥”似可作“白”解,白种人么,脖子当然很白;但更有可能的是原意想说“肥胸”,欧裔女子大多胸部丰满,而中原女子当时以束胸为美,“肥胸”言之不雅,只好以“肥项”代替了!她头发天生卷曲,自然不如中原女子之长,于是也就被认为“少发”;至于“皮肤若漆”着实有点儿费解,眼前的黄月英怎么也看不出黑来!哦,或许她幼时稍黑,也或许欧裔女子四肢有些细细的茸毛,便指这个?

总之原本是一名绝色美女,却在一些没见过世面的狭隘文人眼中,成了丑八怪了!所谓“历史记载”,真是多么地不公平!

不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至”,黄月英如果像小乔那样从小就被人夸赞美貌,只怕也就不会向着才智方面努力了吧?而如今看来,既有诸葛亮亲口所言,黄月英的才智应是非同一般的!

难怪诸葛亮生平事迹当中,但凡运筹帷幄则奇计惊人,但凡临敌应变则表现一般,世人只道“诸葛一生唯谨慎”,甚至有人认为诸葛亮只是政治家而不是军事家,其实真正原因在于,凡属事先预谋之计,是结合了黄月英的双倍智力;但是一旦独自领军在外,情况出现变化,则只有一人智力,自然相形见矬了!

至于诸葛亮在蜀汉后期的用人路线上一直有些狭隘,或许也与女人天生的小心眼有关,毕竟不希望别人超越自己的丈夫嘛!还有,世人盛传诸葛亮喜欢将奇谋妙计用锦囊封存交给别人,这恐怕也是黄月英的杰作吧?

想到这里,杨华不禁呵呵一笑:“看来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不凡的女人啊……我方才绝非想夺君子之爱,只是想提醒孔明兄,夫人不仅才智卓绝,美貌更是极其出众啊!”

这时黄月英忽然微笑着开口说道:“我长这么大,从来没人夸赞我美,只有杨大哥对我大加赞赏,甚至惊为天人,令小妹由衷感激!”接着又对诸葛亮说道:“我看杨大哥绝非戏言,我真想留下一幅丹青,好让后人评判一下,也不枉此一生……”

杨华见机,连忙说道:“其实丹青高手我这里就有……‘天一’啊,请你给这位月英妹妹画一幅真实画像,要注意把容貌和身材都显现出来!”

文姬应声而来,与黄月英搭讪一番, 随即将她前后左右上下看过,便道:“行了,我要去作画了!”杨华奇怪道:“咦?你不需要边看边画吗?”文姬笑道:“早已记在心里了,如若出错,甘愿受罚!”

黄月英接过说道:“这样正好!就不用担搁时间了。其实我与夫君深夜前来,是有要事请教!”

“哦?何事但说不妨!”

“请问,怎样才能改变风向,获得东风?”

“什么?”杨华一愣!原来诸葛亮他们竟不知道?这可麻烦了……

四十五章 夺天地之造化

杨华急忙问道:“我见孔明兄设坛作法,还以为你们知道如何改变风向呢!原来只是虚晃一枪?”诸葛亮苦笑道:“那时只想,如果凑巧来了东南风,不就万事大吉了?”黄月英接过说道:“只是,根据我们近段时间的天候观察,偏巧这几天根本不可能出现东南风!这样一来,非但我们骑虎难下,而且敌众我寡,时间一长,整个情势都将变得不可收拾……”

是啊!“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真的没有东南风,那么曹操立于不败之地,历史也就到此为止,没有了三国,也就没了自己赖以生存的所谓“夹缝”……

历史,难道就这样归结于一个偶然气象因素吗?东南风,难道就因自己的介入而不再预期出现了吗?

杨华焦虑地思索道:“按理说,这时候应该会有东南风出现的啊……”

孔明与黄月英立即齐声发问:“为什么?”

是啊,为什么?杨华猛然想起,莫非由于曹操在北方的国内搞了“反左”,影响了今年春播面积,所以气候就与原本历史不同了?要真是这样,那可怎么办?难道真是“祸兮神福所倚,福兮祸所至”!杨华背上冒出了冷汗……

黄月英却是不知,她见杨华不答,便柔声问道:“杨大哥,东风问题,不仅仅关系我们一家,而是事关我们三方成败的大事。您方才说原本应该出现,却是什么原因,还请不吝指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