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第1/4页)

但这时却有一个极大的不利的因素发生,那就是无论北路还是西路,都有一些北方士兵出现疾病,这种病来势迅猛,当时称为“风瘟”,见于《伤寒杂病论》的描述:“风温之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相当于现今的流行性脑膜炎)。

疾病使得部队战斗力大为下降,两路兵马的行进速度放缓。于是,等到北路军到达三江口的时候,遭遇到的已不是刘备兵马,而是江东的八千水军,也就是周瑜让鲁肃带领的先头部队。

双方通过水战初次接触之后发现,北路曹军虽然兵力众多,但文聘水军只有两万,而且质量不如江东军。同时,虽然船多却载有大量正在生病的陆军。而反观江东部队却是清一色的精锐水军,双方刚一接触,曹军船上便有多人中箭着炮。曹军每条船上都是北军占了大多数,站都站不稳,如何还击?反而还需要人去照料。因此文聘在占不到什么便宜之后,只得建议放弃进攻江夏计划,暂且沿长江撤退,向曹操的西路军靠拢。

这时曹操亲自统帅的西路军已行进到赤壁附近的江面上,于是北路西路两军乘船在赤壁对岸的乌林会师。

曹操所主持的西路军由于水军较多,而且手下谋士献计采用连体船,行走平稳,因而战斗力较强,江东水军先头部队因此稍触即退。但曹操同样面临手下军士生病的问题,因而并没有冒险追击,而是明智地选择了乌林作为大本营,准备进行一番休整,等待疫病过去之后再战。

这样便出现了曹操集中二十万人马于一点,却因某种条件不成熟,只能守而不攻的局面!这已是犯了兵家之大忌,整个战局由主动变成了被动。

这种情况,手下谋士岂有视而不见之理?贾诩就劝说曹操道:“主公已经击破袁氏,如今又尽收汉水以南,早已威名远著,军势浩大!不如乘此机会返回荆州,利用这一带的富饶,饷劳将士,安抚百姓,使率土之民安居乐业,如此则无需劳师动众,江东也会慢慢稽服。”

曹操一生当中只服郭嘉,至于其它人,一旦意见相左,总是能说出些反驳道理来的。他断然否决道:“文和此言差矣!此时韩遂马腾之徒,尚且狼顾于后,那有安坐郢都以威怀吴会的机会?荆州乃是孙刘之辈必争之地,孙刘仍在,安抚行得通吗?我军既然新平江汉,威慑扬越,正当利用刘表水战之具,荆楚楫棹之利,趁他们惊魂未定之时,一鼓作气将之荡平!你难道要劝我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而去奢谈安逸吗?”

恰在此时,手下送来书信,原来是敌将黄盖差人送上的降书,相约交战之日,将率手下水军先锋两千人前来归降。书中这样写到:

“盖受孙氏厚恩,常为将帅,见遇不薄;然顾天下事,当知大势,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国百万之众。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方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唯周瑜鲁肃偏怀浅戆,意未解耳。今日归命,志在择主,乞保吴民。瑜所督领,自易摧破。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因事变化,效命在近。书不尽言。”

曹操对贾诩道:“你看,敌方早已胆战心惊,现在就有人要投降!这样的敌人,何惧之有?”

贾诩无言。程昱却道:“这降书会不会有诈?”曹操原本多疑,岂能想不到?但他这时为了证明自己观点正确,自然不能也抱怀疑态度,于是笑道:“二千多人?到了我这里不过大海里的一滴水,即使有诈又怕他作甚?自投罗网而已!敌方有这么蠢的武将吗?我方势大,英雄择主,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恰在此时,手下报告蒋干自江东返回!曹操大喜,忙问究竟。蒋干道:“我这次去,发现周瑜雅量高致,绝非言辞所能打动,而且他还对我施了诡计!”曹操忙问:“什么诡计?”蒋干笑道:“他竟把与蔡瑁张允往来的密谋书信搁置案头,让我有机会偷看,里面还危言耸听地说要在三日之内取承相首级,真把我的智力当成幼时玩伴那阵子了,岂不好笑?”曹操道:“可曾把那书信带来?”蒋干道:“既知是假,还带来做什么?我只临摩下几个字,叫蔡瑁来核对一下笔迹,不就知道了?”

于是蔡瑁被叫来,曹操道:“听说你很有些文字功底,如今朝中‘从事中郎’出缺,我想提拔你,请根据这几个字作一段文章给我看看!”

蔡瑁莫名其妙,却又感激零涕,连忙写下一篇短文留给曹操。曹操与蒋干带来之字对照后说:“竟有八分神似!”,蒋干却笑道:“我既然是只带来几个字,那自然是做足了十分功夫,今只得八分相像,可知是假。”曹操仍待狐疑,荀攸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