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另有用意,也无须为之……”

徐晃扬手制止冯菁再说下去,仰天长叹道:“看来我方大势去矣!王侍卫你便回报承相,我依令执行。”说罢便下令手下军兵尽撤城防,至军营集中,不得有误。同时请冯菁派人前来接收。

冯菁大喜,便让跟随身边的道士出去传递消息,通知自己人即刻赶来……

此时天色渐晚,诺大一个樊城,若要接收是有一些时间差的。全城显得有些混乱。当然首先进行接收的就是守城的兵马。徐晃已经下令大部分兵马前往西门指定地点,在魏延的监督下易帜,却暗中留下剩余一部份兵马,马蹄以棉布包裹候命。他忽然对冯菁说道:“樊城交给你们了,但我要走了,为策安全,还请夫人伴我们同行一程!”

冯菁大惊道:“人说‘大丈夫一言九鼎’,将军怎可言而无信?”徐晃叹道:“且让你多长一智:这叫‘兵不厌诈’。快走,莫待我用强!”

冯菁幽幽地说道:“将军当年在嵩山脚下曾向杨大哥承诺:‘日后必有一报’,难道也是‘兵不厌诈’吗?”

徐晃叹道:“那倒不是。唉!我不伤害你,也不虐待你,还不行吗?”

冯菁耍赖道:“不走!我没准备,肚子好饿!”

徐晃道:“事不宜迟,路上自有干粮……”

“不!你的干粮我吃不惯,你让人到那边去买那种红色的米糕给我吃,我就跟你走!”

徐晃一看并不费事,便让手下上前抢了几块红色米糕带上,然后趁乱出了南门,一路上竟也无人阻挡,来到旷野之后,便径往襄阳地界而去……

总算偷渡过汉江,徐晃松了口气!正要继续往前赶路之时,忽然左侧芦苇丛中亮起一排火把,有人大叫:“欢迎徐将军加入我军!”徐晃大惊,再往右去,右边也亮起一排火把,有人致辞:“徐将军弃暗投明,乃明智之举!”徐晃此时那敢“投明”?只得往夹道空隙而尚无火把之处急走!

然而,这条火把形成的夹道似乎无穷无尽,一路上。两边尽是盈耳的“欢迎”之声。徐晃在嵩山脚下曾有过类似的经历,知道此时已陷入八卦阵!不得已,想以冯菁为要挟时,冯菁却在入阵之后便不知去向!

徐晃此时疲劳已极,看看部下也大多筋疲力尽,他知道此阵能把人累死,于是止步,高声问道:“你们有谁能出来与我答话?”

前面阵门开处,一溜走出三人:冯菁、徐庶,还有一位竟是张辽!

徐晃与张辽相交莫逆,此时大为讶异:“是文远兄么?怎么你也在这里……”张辽笑道:“公明兄别来无恙?我奉曹公之命,跟随护卫侄女冯菁,其它好说,可你若想伤她,就要先过我这一关!其实我这儿也还有一份承相给你的同样军令……”张辽展示曹操手令。

徐晃叹道:“原来你也是……唉!怎不早说?”既然有了先例,有了同道中人,而且还是至交好友,徐晃也就开始动心了。

不过他还有疑问:“我一路之上行速不慢,你们的兵马怎会赶到我的前面?”

这时徐庶上前自我介绍道:“徐将军幸会!在下徐庶,恭为总军师,可还记得府前的卖糕人?”

徐晃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买糕就是一种信号!”冯菁笑吟吟道:“是啊!其实我很担心这一计策不灵呢,还好徐将军是个不欺负弱女子的英雄人物,才使买糕行动得以实现,谢谢啦!也请徐将军多长一智;‘兵不厌诈’哦!”

徐晃不由得对菁儿大为佩服,原来她也是颇有智计,不愧为才女!于是滚鞍下马道:“徐晃拜见主母!自此以后鞍马跟随,再无二心!”此时张辽见状,也一齐道:“张辽拜见主母!”

冯菁急忙下马回礼:“两位将军请起!我本来是菁儿,现在也还是菁儿,二位与我夫君皆为好友,还是不要称我为主母较好。”

徐晃却坚持道:“主母有所不知,军旅之中,上下级关系不可废弛!”冯菁只好说道:“好啦,就由你们吧,不过,军旅之外,平常生活之时,就不必过于拘泥啦!现在二位将军听令:襄阳此时原属曹承相的人马已经被马季常用手令调走,我们立即带领本部人马前去驻防!”

“是!”“是!”

就这样,物华粮丰、地灵人杰的襄樊两地终于兵不血刃地落入杨华掌握之中。常言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然而,这却是杨华创业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奠定了以后雄霸天下的基础。

……

五十九章 五方雷动

夕阳映照着来自崇山峻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