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1/4页)

吹轿颐谴逯卸哑鸬男峦粒�系搅宋颐墙��诘氐蓝葑撸�谑峭谇岛咀杞亍!�

“你看哪一方面挖得更快些?”

“对方人手多,显然是他们快。”

杨华叹道:“这倒令人十分头痛……难道真要被敌人困死在这里?”

马腾问道:“锦川兄当初定计划的时候,就没考虑过用什么方法撤走吗?”

杨华苦笑道:“那时哪里会想到有这么多兵马护送?唉!我其实有一个法子,可把我们主要人物趁黑夜接走,但八百名士兵都将丢下。我真不习惯干这种事!”他想到了那件正打包收藏着的热气球,可实在不情愿采用这种方式“临阵逃脱”……

马腾叹道:“你可真是一位仁主,要是换了曹操,甚至是我,都会先让自己逃脱了事……人,真是很不一样!不过,从理智出发,我还是劝你莫有妇人之仁……”

是的,由于对“人”的概念不一样,遇到“我”与“人人”这一命题的时候,每个人的选择都有所不同。在这封建时代,“宁使我负天下人,不令天下人负我”,将是曹操一类人物毫不犹豫的选择!在华容道上,哪怕是由千人万人去尸填沟壑,他也在所不惜!历史上,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那是在千年以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兴起时的口号。

那么,现在还只是封建时期,当此危境之时,是否也要效法曹操?杨华遥望夜空,仰天长啸,心潮起伏……

六十九章 西凉起兵

杨华回过头来看着马腾,欲言又止。马腾道:“锦川兄不用顾虑我有什么想法。我这一命是你所救,不管你怎么决定,总是舍命陪君子了!”

杨华道:“我们如果在这里坚持得久了,而西北战事一起,曹操必定不会在这里留下过多的人马,那时就有脱身的机会了。只是,目前大公子马孟起一定只以为你还在曹操手里,有诸多顾虑,一时不敢贸然起兵,需要让他知道你已获救才行。”

马腾道:“这事好办,我写下书信一封,你想办法送出去就行了。”于是马腾写下了一封让马超立即起兵攻曹的书信。

但此事说是好办,其实十分难办。

这时杨华与外界的联络已变得十分困难。所谓“飞鸽传书”,不是每时每地都可进行的,它必须有固定的“鸽站”。信鸽只是“认巢”,它并没有人类的智慧,不能要它往哪就往哪。而每当信鸽飞回之后,就必须由“带鸽人”重新带出去,才能再飞。因此,“飞鸽传书”实际上是人与鸽互相结合的一个过程。当一个刚占领不久的地方被围得水泄不通之后,这种通信方式就无法进行了。

于是,不要说传递书信,就是一个简单的消息和意图也变得十分困难。现在与外界的侦察兵唯一的联系方式是通过深夜的灯讯来传递,但也需要十分谨慎,否则就会被敌人的箭矢攻击。杨华试过好几次,总是刚联络上没多久就被一阵乱箭射来而被迫中断。敌人一见深夜的灯火就射箭,使得杨华无法向外面的侦察兵说明自己的意图。这几天每次联络都演变成与曹军的的弓箭互射。

杨华晚上休息时,受到祝融和文莺两位美人无微不致的关怀,自然也会动问有什么心事。杨华也没什么可隐瞒的,就把消息传不出去的事说了。

祝融笑嘻嘻道:“敌人见到火光就射箭?那不跟‘草船借箭’的时候差不多么?这几天箭枝的消耗很大,我们放些草靶在火光附近,正好可以向敌人‘借箭’玩玩!”

文莺怨道:“祝融姐……杨大哥是担忧对外联络困难,你怎么却往借箭上扯?”

杨华笑道:“其实这‘借箭’还真是好计呢!它一举两得,既能增加我们的箭枝,又能疲惫和迷惑敌人,时间一久,再出现火光之时,他会以为我们还是在借箭,就不会再射箭了,那时我们就能趁机把真正的消息送出去!”

“啊,原来这样……祝融姐,你比我聪明耶!”文莺羡慕道。

“嘻嘻,只要跟着我们的夫君久了,女孩儿都会变得聪明起来。”

文莺比较细心,接着问道:“那样一来,我们固然能把消息用灯号传递出去,但万一我大哥将信将疑,必须要看到家父书信才行,那怎么办?”

杨华道:“你想得挺周到。但其实只要能和外面联络上,送一封信这么轻的东西出去还是办得到的。你猜猜看,用什么方法?会不会跟我想的一致?”

文莺沉思道:“用箭射出去吗?可曹兵正在一箭之外啊!”杨华上前亲了亲她,鼓励道:“再想想,有比箭飞得更远,在夜色中又不易被敌人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